药食的归经_中医归经理论主要依据

浏览 7

归经是指中药或食材对于机体某个或某些部位(经络或脏腑)具有选择性作用,而对其他部位作用较小或无作用的性质。药食的归经理论主要依据有以下两种:

1.根据五味与五脏关系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日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药膳中的药食与五脏的关系十分密切,五味分别对五脏起到特殊的作用。如萝卜味辛、甘,性凉,味辛归肺经,味甘归胃经,结合其性凉,具有清热化痰,益胃行滞之功效。

药食的归经特性,还与脏腑自身的功能特点密切相关。比如,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等作用,而萝卜味辛入肺,因此,萝卜除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外,还可以利尿通淋。

《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即所用药膳适宜,能对五脏起到滋补有益的作用。比如,萝卜归胃经,常食萝卜,有益胃消食作用。五味与五脏间除了“各走其喜”以外,还有生、克、制、化的关系,以萝卜为例,其味辛,辛能泻肝,所以萝卜还有下气宽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不同性味的食物,顺其五脏之喜好则为补,逆其好则为泻。

2.根据其食用后的效果总结

比如梅子、西瓜能生津止渴,而食欲缺乏、口渴少津之症归属于胃,因此归胃经。食用枸杞、猪肝后可治疗夜盲、目昏,而肝开窍于目,因此归属肝经。

因此在运用药膳时,必须根据其性味归经食之,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食物的各种性能,都是从一个侧面反映食物的某一种特性,每种性能都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时,只注重食物的某一种特性,是不够的,必须要多种性能综合考虑,合理应用,才能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达到调节脏腑机能,强身去病的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