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临床新用应用、主治什么病?

浏览 7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三两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一升 黄芪一两半。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功用】温中补虚。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第六14)。

【方解】本方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主治小建中汤证发展成脾气虚衰者,故于小建中汤内加甘温之黄芪,健脾补虚,扶助阳气。《心典》说:“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

【方论】喻昌曰:虚劳而至于亡血失精,津液枯槁,难为力矣。《内经》于针砭所莫治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立黄芪建中汤,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用,盖舍此别无良法也,然用法贵立于无过之地,不独呕家不可用建中之甘,即微觉气滞,更当虑甘药太过,令人中满也,至大建中,则大建其中之阳,小建中,则小小建立之义,理中则燮理之义,治中则分治之义,补中温中,何莫非先中州之义,缘伤寒外邪逼入于内,法难尽用,仲景但于方首以小之一字,微示其意,至金匮始尽建中之义,后人引伸触类,制乐令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曲畅建中之旨,学者心手之间,所当会其大义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临床应用】

1.产后胃脘痛

李某某,女,28岁。1991年5月29日诊。产后失血,形体虚羸,饮食衰退,脾气先伤,近日又因气恼发生胃脘拘急疼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自汗而面色青黄,后背酸痛,并有带下,大便溏又有虚寒证情,舌淡,苔薄白,脉弦按之无力。证属产后脾虚肝逆,阴阳失调。治当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疏黄芪建中汤。黄芪15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30g服5剂而病愈。[陈明,刘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25-126]。

2.十二指肠溃疡

患者,男性,34岁,于2001年3月20日初诊。患者自述上腹部疼痛2天,曾多次在当地服中西药物效果不显。胃脘部隐隐作痛,每遇劳累、空腹进冷饮后诱发或加重,喜暖喜按,得热食则痛减,尚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胃镜示幽门黏膜充血、糜烂,少量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部呈0.5cm×0.5cm溃疡,胃窦炎。

幽门螺杆菌试验(+)。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治宜健中补虚,温里止痛。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30g,桂枝10,白芍1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煅瓦楞子10g,蒲公英20g煅牡蛎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服是方15剂后胃脘部疼痛消失后,以温胃舒颗粒善后治疗,余症皆除,3个月后,复查胃镜示上消化道无异常发现。[宋锡民黄芪建中汤临床妙用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60-1361]

3.表虚自汗兼高热腹痛

胡希恕医案:蔡某,男,1964年11月23日初诊。半月来高热腹痛,在保定市曾服中药10余剂不效,来京求治。症见:自汗盗汗甚,腹痛剧甚,胃脘亦痛,午后高热40℃,舌苔白微腻,脉沉弦紧。

此表虚里饮,里饮郁久化热之证,先以温阳化饮治之,与附子粳米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川附子10g,粳米15g,炙草6g,大枣3枚,半夏12g,生姜10g,茯苓10g。结果:上药服3剂,于1月26日二诊,腹痛减,胃痛、高热如故,仍汗出多,且恶风明显,脉数而虚。此为里寒虽稍减,而表虚不固,故治以温中固表之法,与黄芪建中汤:生黄芪10g,桂枝18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3枚,饴糖30g(分冲)。结果:服3剂,热渐退,汗出已减。

继服3剂,热平身凉和,但晚上仍腹痛肠鸣,再与11月23日方调之。12月5日告之:腹痛已。[冯世纶经方传真(修订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4-35]

4.慢性萎缩性胃炎

马某,女,40岁。202年5月3日诊。患者有胃炎病史10年。刻诊: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嘈杂似饥不欲食,食后作胀,口干无酸水,心烦失眠,便溏畏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证属胃病日久脾胃失健,阴阳两虚治宜建中补虚、缓急止痛。处方:炙黄芪12g,桂枝6g,白芍12g,白术10g,枳壳10g,陈皮5g,大枣5枚,生姜2片,饴糖20g(和服)。服药5剂后胃脘隐痛缓解,嘈杂感减轻,食欲增加。守方调理1月余诸症皆愈。[孙光祥黄芪建中汤临床运用举隅.江苏中医药,2004,25(6):50-51]

5.泄泻

赵某某,男,42岁。大便溏薄,或泻稀水,甚则完谷不化,大腹痞满,胃纳锐减,午后形寒,神情疲惫,脉细苔腻,病已迁延2年余,乃因寒湿浸淫,日久中阳被损,治拟温中运脾,以黄芪建中立法。生黄芪9g,细桂枝4.5g,炒白芍12g,生甘草3g,生党参9g,生麦芽9g,生苍术9g,生扁豆9g,煨木香3g,老姜片3g,大红枣12g速服6剂,诸症若释。[平世昌黄芪建中汤的临床应用.江苏中医,1965,(4):30-31]

6.月经后期

患者卢某,女,34岁,2010年11月19日初诊。患者自2010年9月21日来经至今未到,胃胀,嗳气,体瘦,恶寒,胸闷,倦怠乏力,少腹酸痛,精神紧张,不喜进食,难眠,大便2~3天一行。舌暗苔白腻,脉弦细。曾于医院做肠、胃内窥镜检查及子宫扫描一切正常,无器质性病变。证属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权拟补中强脾,脾旺则能化气生血,方投炙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神曲10g,山楂炭10g,枳壳10g,五灵脂10g,桃仁10g。服14剂,日1剂。服14剂。12月3日二诊:前一天月经来潮,少腹酸痛,倦怠乏力;胃胀,嗳气,胸闷偶发,不恶寒;纳眠改善,大便通畅。舌暗苔剥薄白,脉弦滑。方同上加厚朴10g。再投14剂。12月17日3诊:胃胀、嗳气已不发,精神转佳,纳眠改善,大便顺畅。12月13日月经来潮,一切正常。舌暗苔剥薄白,脉弦滑。方投炙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莱菔子10g,麦芽10g,神曲10g,山楂炭1g,枳壳10g,五灵脂10g,厚朴10g。服7剂,以巩固疗效。[黄丽芳,陈明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验案吉林中医药,2012,32(7):733-735]

7.痛经

患者卓某,女,38岁,未婚,2011年2月12日初诊。月经周期正常,每逢月经来潮时小腹隐痛甚已2年余,须服止痛药否则不能上班。

素体瘦弱,面色无华,气短,近日清晨5时许胃痛,畏寒喜暖,倦怠乏力,手足冷,纳呆,眠差,便溏。舌淡暗,苔白腻边齿印,脉弦细缓。辨证为中气虚弱,气血虚衰,脾胃阳虚,寒凝血脉。宜温中散寒,缓急止痛,调理冲任。方投科学浓缩细粒粉末黄芪建中汤5g,香附1g,木香1g,砂仁1g,柴胡1g。服法:每天2次,每次4.5g,以温水调服。禁忌:生冷食物。服14剂。

2月26日二诊:3月27日月经来潮,小腹痛大大减轻,畏寒喜暖,纳眠改善,大便成形。舌淡暗,苔薄白边齿印,脉弦细。依上方又连服20多剂后,4月25日月经再次来潮,腹痛未再复发,手脚暖,纳眠佳,二便调。舌脉同上。[黄丽芳,陈明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验案吉林中医药,2012,32(7):733-735]

8.虚劳(肺结核)

杨某某,女,25岁。于今年3月上旬,自觉精神倦怠,午后烘热如潮,开始不以为意,照常工作,渐至潮热加重,至某医院门诊治疗,经胸部透视诊断为浸润型肺桔核,服异烟肼等药,未见好转。近3个月来,胃纳不馨,形体日益消瘦,面色白光淡无华,经水不行,大便溏薄,日行三四次,间杂冻腻,便时腹痛隐隐,脉来细数,病涉损途,不可小视。

治拟建中扶脾,和调阴阳,仿仲景法:生黄芪12g,川桂枝3g,生白芍12g,炙甘草3g,老姜片3g,大红枣12g,太子参3g,生白术9g,焙山药15g,炒谷麦芽各9g,连服15剂,胃纳略增,便泄亦止,仍依原法出入,继服12剂,诸症逐渐稳定,再以培土生金法,以善其后。[平世昌黄芪建中汤的临床应用江苏中医,1965,(4):30-31]

9.席汉综合征

焦某,女,30岁,1994年6月20日诊。患者2年前分娩时大出血导致休克,产后乳少,月经2年未行,经苏北人民医院诊断为席汉综合征,并作月经周期法和激素疗法治疗未效,求治于中医门诊。刻诊:

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头发稀少无光泽,腹痛绵绵,饮食不香,心悸寐少,畏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产后失血而致脾胃两虚,冲任失养,血海空虚,月事无以下。治宜健脾和胃,养血调经。处方:炙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泽兰10g,茺蔚子10g,甘草5g,生姜2片,大枣5枚,饴糖20g。服上药1月后,食纳增加,精神渐振乳房微有胀痛,此乃气血滋养冲任,功能逐渐恢复之佳象。守法服药4月余,月经正常来潮。[孙光祥黄芪建中汤临床运用举隅江苏中医药,2004,25(6):50-51]

10.颈椎病

患者,男,63岁,2009-09-12初诊。主诉:项背僵硬痹痛1个月,加重伴头晕目眩5天。患者1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项背僵硬、痹痛,未治疗,5天前病情加重,且伴有头晕目眩、神疲气短、走路不稳,遂前来就诊。症见:头晕目眩,项背痹痛,记忆力减退,头颅旋转时眩晕加重,面色萎黄,神疲气短,走路不稳,失眠多梦,耳鸣眼花,纳差。颈椎正侧位片提示骨质增生。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脾胃两虚、气血不能上荣、髓海失养。治宜健脾益胃、平补气血、滋养髓海。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处方:炙黄芪30g,桂枝5g,白芍20g,葛根30g,当归15g,白术15g,陈皮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20g(兑服),川芎20g,鸡血藤30g,水蛭1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服药1周,头晕目眩、项背痹痛减轻,食纳可,精神好转,睡眠改善。继续服药20剂,临床症状消失。[王军黄芪建中汤临证验案3则,中医研究,2010,23(9):70-71]

11.冠心病

顾某,男,49岁。1995年10月8日诊。患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反复发作4年。刻诊:胸脘隐痛,胸闷,心悸,少寐,口干,纳呆,神疲,面色少华,苔少质淡,脉沉迟。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窦性心律,每分钟61次。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失血养,血行不畅。治宜健脾和胃、益气行血、养血宁心。处方炙黄芪15g,桂枝6g,白芍12g,丹参12g,郁金10g,桃仁10g,陈皮5g,甘草5g,大枣5枚,生姜2片,饴糖20g。服上药5剂后胸闷、心悸好转,渐思饮食,宗前法调治月余,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冠状动脉供血正常,窦性心律,每分钟66次。[孙光祥黄芪建中汤临床运用举隅,江苏中医药2004,25(6):50-51]

【临证提要】本方与小建中汤同属温中补虚之剂,而本方的补益中气之功更强,故《金匮要略》在“虚劳里急”后又加“诸不足”三字。且本方虽气血并补,阴阳并调,但其功偏于温补,在临床上常用于胃脘痛等证属脾胃虚寒,气虚较重者。

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调和脾胃、调和气血阴阳的基础上,倍用芍药酸甘益阴以柔肝,加用饴糖甘温补中以缓急。故本方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临床用小建中汤不但能治疗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所致的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等症,还可以治疗由于肝胆气机不利所致的胁痛。即“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此外,治疗因肝胆疾患导致脾气虚弱而见有肝脾证候者,可以先服小建中汤,然后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则疗效更佳。

仲景用于治疗土虚木乘之腹痛、气血两虚之悸烦、阴阳不和之虚劳发热、营卫不和之虚黄、妇人里急腹痛等病证。审证要点为:腹中时痛、喜温喜按、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