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之湿温病 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

浏览 8

新订柴葛解肌汤系笔者老师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将《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增各药之剂近3倍并加炒地榆、连翘、青蒿而成。《伤寒六书》载柴葛解肌汤治风寒感冒,郁而化热,恶寒渐轻,身轻增盛,无汗头痛,心烦不眠等证,其病理为太阳经风寒未解,已渐次传入阳明经。石恩骏认为,夏秋季之湿温病,典型者如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可将新订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 方药组成:柴胡18克,黄芩12克,白芍12克,炒地榆15克,生姜2片,葛根20克,羌活9克,桔梗9克,连翘15克,大枣5枚,甘草9克,白芷9克,生石膏30克,青蒿18克。水煎热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本方以黄芩、连翘、青蒿、柴胡、生石膏清凉之性,配伍羌活、白芷、葛根之辛苦微温,发散透达中焦气分湿热及尚余卫分之郁热,炒地榆苦酸微寒,凉血解毒功能甚为显著,石恩骏每以此药为治疗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之专用药物。石恩骏认为,此类湿温,动辄发热月余不退,必兼有毒,故当用炒地榆加入辨证用方中。 湿温有辛温发汗禁忌,然石恩骏认为,治方中若缺失微温之性,则脾胃间湿热不得宣越,湿邪无出路,稽留之高热则难清正。临床运用此方十数年,从未出现湿热上蒙清窍之恶果,石恩骏指出,凡湿温证,多为怫郁之邪,临床多见用药苦寒而生遏邪之害,故切不可因羌活、白芷、葛根略温之性而惧用于湿温之高热。 湿温病表证为时甚短,病变中心全在脾胃中焦气分,虽有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之不同病理类型,然在黔中之地,前者多见。即使许多病例证见高热心烦溲赤,舌苔黄腻而干,表面似乎热重于湿。石恩骏认为,湿邪郁滞,热气因之蒸腾,灼灼然掩人耳目,只要病变中期阳明气分,仍多为湿重于热,仍可用新订柴葛解肌汤。至于湿温化燥,内结阳明或传营入血多在晚期发生,治疗当有别论。 石恩骏认为,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蒿芩清胆汤虽为诸方书包括教科书引为治疗湿温之主要方剂,实则若以之治风热挟湿之感冒疗效尚可,若用之治肠伤寒等典型湿温则疗效并不理想。实因此类方剂多为淡渗之药,少透邪解毒之力度,难以清泻内阻阳明气分之湿热与毒邪。 然湿温证病变复杂,用药轻描淡写不可,重浊苦燥也不可,新订柴葛解肌汤应视病情而酌增减,主要在于方中辛凉清热药与微苦温药剂量之变换调整,终以透邪解热为目的,不以发汗为目的。 《医学心悟》也有柴葛解肌汤,其组方为:柴胡6克,葛根9克,甘草3克,芍药6克,黄芩6克,知母5克,生地9克,丹皮3克,贝母6克,心烦加淡竹叶10片,谵语加石膏9克,功用解肌清热,主治春温夏热之病,发热头痛。若热重于湿之湿温病可参考使用本方。剂量当酌增,并加炒地榆等药为宜。(何钱) 来源:中国中医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