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叶性味归经与作用功效主治病症

浏览 8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寒,有毒。

【归经】入心、肺二经。

功效主治

1.清热解毒

马桑叶味苦性寒,苦降泄火,寒可清热,故有清热解毒之功。可用治痈疽,肿毒等。

①痈肿

《灵枢·痈疽篇》曰:“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侯也.”又曰:“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于骨髓,骨髓不为注枯,五藏不为伤,故命曰痈.”多由外感六淫,及过食膏粱厚味,内郁湿热火毒,或外来伤害,感受毒气等,引起邪毒壅聚,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其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很快结块,高肿坚硬,发病迅速,易脓易溃,兼见恶寒发热,口渴泛恶,马桑叶有清热解毒之效,热毒去,肿自消②无名肿毒《外科大成·无名肿毒》曰:“无名肿毒者,以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多因过食膏梁厚味,内郁湿热火毒,复外感六淫之邪或外来伤害,感受毒气,邪毒壅聚,致使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症见:局部红肿,境界分明,灼热疼痛,伴有身热口渴,苔黄脉数。肿未消时,可出现脓头而溃破,溃后脓出稠黄。治用马桑叶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脓去肿消,其症则愈。

③痄腮

本症是因外感时行温毒,兼挟痰火积热,郁滞少阳,少阳经脉失于疏泄,致耳下腮部肿大疼痛,并有恶寒发热,头疼呕吐等症。治用马桑叶清热解毒,毒去肿消,其症自除,如《草木便方》:“治腮肿凤毒.”

④黄烂疮多由脏腑积热,蕴蒸肌肤,外受湿气而成。其症特点:初生如麻粒,渐增大蔓延,甚则泡浆满布周身,溃烂后如汤火所伤。马桑叶味苦性寒,苦降泄火,且可燥湿,寒能清热解毒,故可应用。

⑤烫伤

多由沸水、热油、火焰、电、或化学物质等强热的作用,侵害人体,以致皮肉腐烂而成,轻浅者一般不影响内脏功能,仅在局部呈现红晕,起皮泡,或腐烂,重者损害面大而深,皮焦肉烂,热毒之气炽甚,耗伤体内阴液,甚则热毒内攻,出现口渴,发热,神昏,便秘,小便不利等,马桑叶有清热解毒之效。如《分类草药性》曰:“治火伤,调香油搽涂.”

2祛风除湿

马桑叶味辛苦性寒,辛散祛风,苦可燥湿,寒能清热。适用于疥癞,癣疮,风火目赤等。

①风热目赤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曰:“此症原于肺寒邪热,外召风邪.”本症主要因外感风热之邪而发,一般多偏于风盛。主要表现:白睛暴赤,热泪如汤,羞明隐涩。兼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象浮数。马桑叶辛散祛风性寒清热,用于风热赤眼尤为适宜,如《草木便方》曰:“治风目。”

②疥疮因风湿热邪郁于皮肤,接触传染而致。其证

特点:好发于皮肤皱折部位,以手指缝,腋窝,外阴部及大腿内侧最为多见。初起为针头大小的丘疹或小泡,并可见有隧道,奇痒,遇热及夜问更甚,迁延日久,则全身遍布抓痕,结痂,黑色斑点,甚则引起脓疮。治用马桑叶清热,祛风燥湿,使邪去病安。

③白秃疮

《外科正宗)曰:“白秃疮因剃发腠理洞

开,外风袭入,结聚不散,致气血不潮,皮肉干枯,发为白秃,久则发落,根无荣养,如秃斑。”本症多接触传染,或因脾胃湿热内蕴,湿盛则瘙痒流汁,热盛则生风生燥,肌肤失养,以至皮生白屑,发焦脱落而成。马桑叶具有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之效,用治白秃疮用嫩叶捣绒搽涂患处疗效更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