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最早载于《滇南本草》,其性微寒,味淡、甘;归肝、膀胱、胃经。其基本功效有清热解毒、祛湿。多用于杨梅毒疮、肢体拘挛、痈肿疮毒、瘰疬、痹证等。临床常用量为15~60 g。
朱良春重用土茯苓治痛风
国医大师、著名中医风湿病专家朱良春,临床运用大剂量土茯苓治疗痛风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朱氏常说:“此(痛风)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从中医角度来看,痛风以湿毒为主因,但往往兼夹风痰、死血为患。朱氏治此病,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屡收佳效。下举朱老的治疗案例说明。
周某,男,28岁,工人。1979年8月9日就诊。10年前右足趾因不慎扭伤之后,两足趾关节呈对称性肿痛;尔后约5年,两手指及膝关节呈对称性游走性肿痛。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是年7月下旬发现右手拇、示指有多个结节,且液化溃出白色凝块及淡黄色液体,后查血尿酸952pmol/L,病理活检确诊为“痛风石”。 X 线片提示双足趾跖关节第5跖骨头外缘有半圆形掌齿状小透亮区。诊断为“痛风”。嗣后两上肢、指关节、髋、膝、踝关节疼痛,每气交之变增剧。平素怕冷,面白无华,消瘦,神疲乏力。曾服西药别嘌醇片,因胃肠道反应停药。
苔薄舌淡,脉象细数。体温37.5℃,血沉32mm/h,尿检:蛋白(+)。处方:土茯苓60 g,全当归、萆薢、汉防己、桃仁泥、炙僵蚕各10 g,玉米须20 g,甘草5 g。20剂。
1979年10月25日:60剂后,复查血尿酸714pmol/L,血沉12mm/h,尿检正常。患者手足结节、肿痛渐趋消退。药既获效,嘱继服。1979年11月25日,又服药30剂,惟感关节微痛,肿胀、结节已除,复查血尿酸357umol/L,嘱再服10~20剂,以善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