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其基本功效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多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血崩、血淋、目赤肿痛等。临床常用量为6~15 g。
汪承柏重用赤芍治瘀阻黄疸
重用赤芍治疗黄疸,是解放军302医院汪承柏先生经验。汪老重用赤芍也是偶然一得。下面是汪老偶然一得病例。杜某,男,40岁,1981年7月3日入院。
主诉:乏力、尿黄2周,伴有咽痛、流涕。查体;有不典型肝掌,心肺未见异常,肝剑突下3 cm,腹水阴性。辅助检查; B 超提示肝脾大。用清热解毒中药、输白蛋白、冻干血浆等治疗,但是黄疸仍进行性加深,出现高度腹胀,大量腹水。要求会诊,西医诊断: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内严重胆汁淤积,失代偿性肝硬化。
中医症见:恶心未吐,脘腹胀满,纳少(餐半两),食后脘胀加重,大便不爽,日行10余次。后重下坠。皮肤瘙痒,抓后有出血,口不渴不欲饮,小便不利,大量腹水(腹围79 cm),苔黄腻。中医辨证:湿邪弥散三焦。方药:杏仁15 g,滑石15 g,薏苡仁30 g,茵陈30 g,黄芩15 g,白豆寇15 g,葛根30 g,丹参30 g,石菖蒲15 g,泽泻30 g,香橼15 g,车前草15 g,升麻6 g,木香9 g,服上方同时原有治疗不变。服上方后诸症末缓解。原方加赤芍60 g。1981年10月12日三诊:大便日行1~2次,服水消退,腹围68 cm,食量2~3两。原方继进。12月17日四诊:诸症消失,带方出院。
按:临床有典型的湿热弥散三焦证。但用三仁汤加减疗效不佳,因其顽固性腹水、便频、胃脘胀满皆系门脉高压所致。赤芍有降低门脉压作用,故在原方基础上重用赤芍60 g,药后不仅诸症迅速改善,黄疸亦日渐消退。提示赤芍有消退黄疸作用。这一发现纯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