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大红花点地梅
实际拼音:Dà Hónɡ Huā Diǎn Dì Méi
别名:点地梅、绿棱点地梅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景天点地梅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bulleyanaG.Forr.[A.coccinea Franch.;A.aizoon Duly var.coccinea Franch.]
采收和储藏:6-7月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原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仅结实1次的草本。根细长,具少数分枝。莲座状叶丛单生,具多数平铺的叶,直径5-10cm;叶片匙形,近等长,长2-5cm,近先端最阔,宽4-8mm,先端近圆形,具骤尖头,两面无毛,具软骨质边缘及笆齿状缘毛。花葶1至数枚自叶丛中抽出,高10-28cm,被硬毛状长毛,近先端尤密;伞形花序多花;苞片阔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边缘密被缘毛;花梗不等长,始花期通常稍长于苞片,后渐伸长,至果期可达2.8c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裂片卵状长圆形,边缘具较长的缘毛;花冠紫红色,喉部色较深,直径8-10mm,筒部稍短于花萼,裂片楔状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具不整齐的小齿。蒴果长圆形,6-10裂,紫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200m的山坡、砾石阶地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主水肿;小便不利;湿痹关节重痛;皮肤疡痒;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