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纤维性甚强,似草质,故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甘草被历代医家视为最清纯、最和美之药品,有美草、蜜草、甜草、国老等美称。本文就甘草之甘味功效,浅述如下。
味甘能缓
甘草炙用则甘温益气,缓急止痛之力增强。李杲云:“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若伍以饴糖、桂枝、芍药等味(小建中汤),则能温中补虚,缓急和中,可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里急疼痛;若与芍药相配(芍药甘草汤),则能酸甘化阴,补中缓急,可用于营阴所伤之四肢拘挛,腹痛等疾。其缓也,麻黄汤中用其以缓麻、桂之辛燥;调胃承气汤中用其以缓硝、黄之性烈;白虎汤中用其以缓石膏、知母之寒,皆得甘草以缓其性,而应其用。
味甘能和
甘草,味至甘,其性平和,得中和之性,通行十二经脉,有调和药性之功。隋唐年间著名针灸医家甄权云其“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经方少有不用者,若配桂枝、白芍、生姜、大枣(桂枝汤),则能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若伍以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等味(小柴胡汤),则能调和诸药,和解少阳。可用于少阳半里半表之证。其和矣,大黄虫丸中用以和其暴而无制;诸泻心汤中用以和其众而不群;四逆汤中用以和其燥而不濡;皆得甘草以协和诸品,可谓药中之良相。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