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望诊【目的要求】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和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病理舌质、舌苔变化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3、熟悉常见病理舌形、舌态的表现。4、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5、了解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颈五官九窍、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排泄物与分泌物的基本内容。【教学内容】1、望诊的概念。望神:得神、失神、假神、神气不足和神志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2、望面色:面部色诊原理及其临床意义、面部与脏腑相关部位、望色十法、常色和病色的概念、五色所主的病证。3、望形态:望形体的强、弱、胖、瘦、常见畸形等和望姿态常见病态表现及其临床意义。4、望头颈五官九窍:望头面颈项与头发、望目、望耳、望鼻、望口唇、望齿与龈、望咽喉及望下窍的基本内容,常见病态表现及其临床意义。5、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润枯、肿胀的变化及斑疹、水疱、痈、疽、疔、疖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6、望络脉: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临床意义。7、望排泄物和分泌物:痰涎涕唾、呕吐物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及临床意义。8、舌诊的临床意义、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舌诊的内容。 望舌体:舌色的淡白、红绛、青紫,舌形的老嫩、胖大、肿胀、瘦薄、点刺、裂纹、光滑、齿痕等,舌态的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舌下络脉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望舌苔:苔质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脱,苔色的白、黄、灰、黑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9、舌质舌苔的综合诊察。10、舌诊研究进展。【方法与学时】采用CAI课件、图谱、幻灯片、模型、电教录像等形式讲授。共16-18学时。
第二节闻诊【目的要求】1、掌握发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口气、汗气及病室气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听声音:发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声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嗅气味:病体气味及病室气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与学时】采用CAI课件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听病理声音录音。共2学时。
第三节问诊【目的要求】1、掌握问诊的内容、问现在症状的临床意义。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了解问诊的意义。【教学内容】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2、问诊的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生活习惯)、问家族史和既往病史、问起病、问现在症状。3、重点为问现在症状:寒热、汗、头身、胸胁脘腹、耳目、饮食口味、睡眠、二便、妇女及小儿等询问的内容、常见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与学时】采用CAI课件课堂讲授为主,问诊录音录像示范,模拟病例实践。共6-8学时。第四节切诊【目的要求】1、掌握寸口诊法的方法,正常脉象表现及特点,常见脉象(浮、沉、迟、数、虚、实、洪、细、弦、紧、滑、涩、濡、缓、弱、微、促、结、代)的脉象与临床意义,相兼脉概念与主病规律。2、熟悉脉诊的原理及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长、短、芤、革、牢、伏、散、动、疾脉的脉象和临床意义,诊妇人脉、诊小儿脉的内容。3、熟悉按诊的方法、意义和一般内容。4、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概念、方法,真脏脉的概念及临床意义,脉诊的现代研究进展。【教学内容】1、脉诊的原理、意义。2、诊脉部位:寸口诊法、遍诊法、三部诊法,诊脉方法及注意事项(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五十动)。3、正常脉象的形态、特点及生理变异。4、各种病脉的脉象与主病。5、相似脉的鉴别,怪脉的概念及其名称。6、诊妇人脉及小儿脉的内容。7、相兼脉的概念及主病规律,脉症的顺逆从舍。8、脉诊的现代研究进展。9、按诊的方法和意义。10、按诊的内容(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11、按诊的现代研究进展。【方法与学时】采用CAI课件课堂讲授、观看脉诊录像、结合脉象仪、脉象模型手、脉图等帮助学习理解,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脉诊方法训练。共10学时。
<<第一章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