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接触考试大纲

浏览 8

零距离接触考试大纲

读懂《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高考

北京 / 相阳

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出台,在最后的备考中如何使用好这一纲领性的文件?2008年是高考改革至关重要的一年,如何利用《考试大纲》把握好命题的趋势?在备考中考生、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考试大纲》?自主命题省份如何正确地使用《考试大纲》?上述问题是备战2008年高考的广大师生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本文解读考纲的初衷。

《考试大纲》的定位及在命题和备考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大家一贯的说法就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其实高考与教学如何摆正各自的位置,恰当处理高考考试内容测试范围与高中教学大纲的关系,是自高考制度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着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诞生的高考《考试说明》就是为解决这一焦点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定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命题范围和考试方式则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了命题范围遵循教学大纲的科学衔接与过度。

根据内容改革的新要求,科学制定《考试说明》是一项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繁难任务。它必须与时俱进,既准确反映改革的新要求,又必须十分贴切地反映教学大纲的修订变化及教材改革的新动态。所以《考试说明》几乎每一个学年度都在进行修订,这是客观形势的要求。

2005年,随着自主命题的推进,原《考试说明》改为《考试大纲》,内容更加概括、宏观,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实际,在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基础上制定符合本省实际的《考试说明》。在未来几年,全国的《考试大纲》及各地的《考试说明》将逐步体现新课程的相关理念。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法规性文件,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必须按照考纲的要求进行命制,同时考纲也是备考必须遵循的标准,如备考的范围、难易度的把握、能力要求等均应符合考纲的要求。

科学、高效地使用《考试大纲》

学习钻研考纲,按考纲要求复习备考,把握要求,明确方向。这种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教师,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对《考试大纲》的深刻理解,向考生宣讲。因为最终要落实的还是考生。

1.高效地使用《考试大纲》要做到三结合:

(1)将考纲与高考试题相结合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高考命题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我们必须把考纲的指向性与高考试题的示范性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其一,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就是近几年高考卷或者是上一年各类型的高考卷都要出题考查的知识点。其二,依据考纲分析往年高考试题,可以把握领会高考试题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以便对今年高考作出科学预测,领会命题知道思想,体悟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应用性和创造能力培养这些命题上的显著特点。其三,发现今年处在高考考查方向上的知识点。

(2)将考纲与教材相结合

考纲所规定的知识点离不开教材,高考试题往往是“题目在书外,只是在书内”。只有把考纲和教材相结合,才能剔除教材中考查范围以外的内容,减少无效劳动;才能使考纲所规定的考查知识点得到深化和拓展,得到具体的落实。因为考纲所规定的考查知识点只是一个纲或一个目,每一个知识点都包含着若干具体知识要素,每一个知识点与若干知识点存在内在联系。离开教材抓考点,犹如空中抓鱼,徒费力气。

(3)将考纲与练习相结合

为把考纲的要求落到实处,考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练习。首先,教师要精选精编习题,原则是符合考纲的要求,体现命题方向。其次,教师要精讲习题。讲题时,要根据考纲的知识考查范围、能力要求及题型特点,对重要习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考生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并找出纠正的办法。再次,要对考生进行答题方法指导,以节省答题实践,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2.科学、高效地使用考纲要抓好落实。

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说明了落实的重要性。十几年的学习,同学们做的题目可以说成山成海,为什么还是没有把握学科规律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落实。教师大量地占用课堂时间,剥夺了同学抓落实的宝贵机会。重要的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同学掌握了多少,所以越到最后,教师越应抓落实,越应为同学创造抓落实的时间。

(1)落实基础,对照考纲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梳理一遍,既要有横向串联,又要有纵横并联,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有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思想指导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揣测,唯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专题复习、加强训练。第二轮复习中要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如数学学科的最值问题,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及思想方法等。这些试题题型丰富、情景新颖,通过训练,并不断地进行归纳、领会、应用,以此提高得分能力。

(3)重视反思,减少失误,在最后的两个多月的复习中,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适应性训练,特别要重视完卷之后的总结反思,找准薄弱环节,千万不要做好试卷一对答案就完事,对易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以减少失误、杜绝低级错误。

3.调整心理,掌握应试技巧。

考试的过程是紧张的劳动的过程,既有体力上的,又有心理上的。要想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取决于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状况和临场发挥。因此,最后阶段复习要注意劳逸结合,同时树立自信心,以平和心态,沉着应战,先易后难,重视审题,稳扎稳打,做到层层有据,步步有理,争取的高考成绩。

自主命题省份思路:核心规律 地方特色

高考进行省份命题没有改变高考的性质。负责组织高考命题的省市按照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命题时统一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

关于“国家的统一指导”:

第一,我们国家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高考考生时同龄人中的精英,对这些人才的考核和选拔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的统一。

第二,高考面对的是同一年龄段(同一水平)的考生,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但进入大学后要在一个班内学习同样的课程,这需要同意选拔标准。

第三,通过制定统一的“考核能力要求”,对各地的命题进行指导和限制。

第四,通过对各地命题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在命题技术上的培训,规范各地的命题。

关于“地方特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试题的情景反映本省的实际(不是全国),反映本省独特的内容。

第二,命题内容改革要遵循各地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试题难度水平符合本省的实际。

第三,要能够引领当地新课标的实施。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备考中,越是自主命题的省份越要走出去,越要重视高考的稳定因素、核心规律,越要学习、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就是要抓住2005年命题的根本,先从源头上把握住其发展的脉搏,紧抓不放,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接下来研究各地的实际,这样就能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住本省命题的整体情况。

总之,自主命题的省份要研究高考的核心规律、借鉴外省的经验;而采用全国卷的省份则要注意地方特色,这就是当前高考命题与备考的辩证法。总体来说,当前的备考思路应该是:核心规律 地方特色。

原文刊登于《招生考试通讯》2005年3期

档案--相阳

我国的高考命题与考试专家。曾任职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统计处,负责各项考试的命题和考生的分析评价,率先提出了“科学应考”的备考理论并整合了各方面专家的共同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完整体系。经过20年的努力和探索,相阳老师对考生、家长、教师的心态均有很深的了解,尤其熟知高考命题的实施过程、命题的思路与规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