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高考作文已经成为当下一个关注的焦点了。围绕今年高考作文的评价与争议,此际正充斥于各种文化传播平台。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重大突破———从过去的“诗意迷失”中走了出来,走向传递公共责任担当的文化本义。比如,全国卷要求作文与“抗震救灾”挂钩,四川卷鼓励考生走向“坚强”,浙江卷则引领考生“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这样的高考作文,无不传递国家理念,贴近社会现实,凸显公民教育的功能。
当然,对这样的作文命题,会有人不予认同。但是,斯题既出,考生已作,接下来,我们必须迫切探索的课题就是,在命题与阅卷之间,如何搭建好那条对接的桥,使考生的作文能力与品质获得良好的被认知通道。显然,命题方向的改变,寓示着,今年高考作文阅卷,必须实现一次重大转身。
质言之,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挑战点,就是对思想价值的正确把握。这就要求,今年高考作文的阅卷标准必须程度地体现坚强、文明、公正、法治等健康的价值观,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必须从考生文章中捕捉到那些注重人格、伦理、利他、和谐的人文精神。
由此,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注定将成为一次革命———对阅卷老师的素质要求,对阅卷的操作流程,对分数评判的制度文本,以及其他种种审核复查机制,都必须是一次突破。
过去,一些地方就把选派高考阅卷教师当作一项“荣誉”或“福利”来做分配,而轻忽了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考量。即便是在“务虚”作文盛行的时代,还是有一些阅卷教师连作文的文本与技术都难以把握,结果导致高考作文被误判的现象频出。而现在面对转向公民教育的今年高考作文,对阅卷老师素质的考量,则无疑要求更高了———阅卷老师首先就应对社会的“价值”和“秩序”拥有正确的认知向度,对社会的“责任”与“伦理”能够正确的理解。这一切都意味着,选用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必须偏重那些具有思想厚度者。
转向公民教育的高考作文,还寓示着,在文本与思想之间,有一个值得沉吟的时间刻度。这就要求,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高考作文阅卷速度过快的现象。媒体曾多次报道,一些地方的一篇高考作文阅卷时间平均只有几十秒钟。可以想象,在这样的阅卷速度之下,阅卷老师又如何捕捉到考生文字背后富含的思想价值元素呢?更何况,的文章,应该是种文质俱佳,既有文采又有思想的,太过仓促地阅读,自然容易忽视文章表达技巧背后的价值指归。
不管怎么说,高考作文分数比重极大,阅卷质量关乎考生命运。既然高考作文已事实的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依托,既然我们选择了以这种关注公共责任的命题来考量这一代学生的素质,那么,现在我们应该与只能做的,就是尊重这样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程度地实现其富含的公民教育功能。而向思想转身的高考作文阅卷,要想获得公信力,也必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共传播平台,来加大阅卷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使高考作文阅卷处于良好的监督之下。
做到了这些,今年的高考作文,才算得上是一次彻底成功的重大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