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考试院日前公布的今年北京高招计划汇总情况显示,全国826所高校计划在京招生76768人,比去年减少1668人。其中,在京招生本科计划44522人,本科计划比去年减少2264人。
虽然说今年北京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减少6000余人,而在京招生计划只缩减了不到2000人,今年北京的高考录取率近74%,比去年略有提高;但是,在京计划招生人数的缩减是否仅与生源人数变化有关?还是可以看成未来高考招生工作改革的“前兆”?近日,记者走访了数位高考专家。
为了抑制无限制的扩招
提升教育质量?
本报教育专家顾问团专家、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认为,计划招生人数上的略有下降,带有偶然性。
近年来,我国的高考一直呈扩招趋势,北京市每年的招生比例保持在70%至75%之间,而且较多接近上限。同时,全国23%的毛入学率也代表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但如今,扩招的弊病逐渐显露,让高校也看到必须逐步抑制扩招。
王晋堂表示,扩招的弊病就是就业难。学生大学毕业遭遇就业难以后,其中一部分选择继续读研以缓解压力,但是发现研究生毕业后就业依然不简单。这说明就业的供需双方并没有变化,仅靠延长毕业年限进行改善,只能导致就业难的人群进行了转移。
另外,对于高校而言,扩招是有限的,无限制扩招是不可能的。高校招生主要依自身情况而定,如高校连续扩招以后有些疲惫了,因此计划招生人数的略微衰减是很正常的。从在京计划招生人数的数量上来看并不是很明显,可以考虑是种局部调整造成的结果,属于高招中的自然趋势,而非深谋远虑之类的战略改革。
北京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刘老师对此也认同,招生人数的微调应该与高校的结构布局有关,如学校的容量、师资储备等。据了解,现在,不少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评估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师生比,应该有专业的配比。但是,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利用起了分校资源或合作办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