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问答:考生落选因素有哪些

浏览 12

4.考生落选的因素有哪些?

  高考是选拔性质的考试,因此“落选”成为录取中最突出的特点。基础科目成绩、相关科目成绩、平时学习成绩、会考成绩、身体状况、政治思想表现、所报志愿情况、是否是照顾对象、个人特长这一系列因素既是考生能否被录取的“砝码”,也是学校是否录取考生的重要依据。所以,部分总分相对于已被录取的考生总分高一些的考生落选是正常现象。

  较高分数的考生落选的具体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⑴第一志愿填报过高,二志愿没有梯度。这类落选考生占全部落选考生中的比例。

  ⑵相关科目分数偏低。许多学校十分注重与招生专业相关的科目成绩的高低,有时录取一些相关科目分数高而总分略低的考生,这样便于学校组织教学。有些考生却往往忽略了这点,不根据自己的特长,只根据自己的爱好填报志愿,“扬短避长”,难免落选。

  ⑶“热门”专业志愿拥挤,“冷门”专业生源不足。“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是相对而言。如,国际贸易、外语、新闻、法律、工商、税务、财经类和建筑学、通信、电子、计算机、医学等专业填报志愿人数较多,录取分数相对较高就形成所谓的“热门”。如,农学、林学、地质、机械、化工、材料和历史、哲学、档案等专业报志愿人数较少,形成所谓的“冷门”。某些学校“冷门”与“热门”专业之间的录取分数往往要差十几分、几十分甚至上百分。

  ⑷本市院校志愿拥挤,外地院校生源不足。从第一批录取院校中的外地重点大学直到一般的外地大专院校,总体上生源都不足,个别学校不得不减少在京招生计划,还有的不得不降分录取。相反,市内院校的志愿比较集中,相当一部分考生还要求在本市范围内服从分配。这样,北京市的院校容不下,而外地院校又缺乏生源,出现了报外地院校的考生分数虽低但被录取,报本市院校的考生分数虽高而落选的现象。有时,报外地志愿的考生分数低但上了外地院校比较好的专业,报本市志愿的相对较高分数考生却连本市院校“差”专业也上不了,同样也是这个原因。

  ⑸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选报志愿没有避开。这样的考生每年都有一些,其中深度近视、色盲、色弱、小儿麻痹后遗症者较多。这些考生中,有些是没有认真研究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填报了限报专业。有的考生并未填报限报专业也落选了,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学校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学校对线上考生进行德、智、体几方面的全面衡量,在“选”的过程中,自然可能要录取一些德体较好,考分略低的考生。

  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如男女比例、个人特长、走读条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