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打赢心理战

浏览 5

临近高考,考生拼尽全力最后一搏,有的考生因为过度紧张,出现心理问题。记者从北京第二医院“少男少女心理咨询门诊”获悉,近几天,前来咨询的高三家长和考生多了起来。该院心理咨询医生邓军说,考前焦虑紧张以及伴随而来的多种现象属于正常,考生家长需要正视,才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一、家长过度关心、孩子容易焦虑

  【考生症状】:考生决定不考了

  “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女儿竟然说不想参加了……邓医生,请您帮帮我们。”这位家长说,自从女儿李静(化名)上高三以来,全家人都围着她转。担心学校的饮食没营养,父亲每天到学校送营养餐,每天晚上,全家陪着女儿复习到深夜,今年4月,母亲还向单位请了病假,专门待在家里照顾女儿高考,可没想到,女儿竟然决定不参加高考了。

  【专家建议】:

  案例中的考生不愿参加高考,其实就是紧张过度、压力过大,怕失败,索性放弃高考。这种紧张氛围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体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高考临近,学校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家长和考生也到处找些难题偏题来做,很多考生没有,睡眠严重不足。

  事实上,来自家长的压力是造成考生焦虑紧张的主要原因,家长过于关心孩子,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了孩子高考这一件事上,让孩子不知所措,增添烦恼。在咨询中,李静说:“父母对我高考投入这么大的精力,虽然他们嘴上说考不上没关系,可我知道,要是真的考不上,后果不知道会怎样。”李静的父母为了孩子高考,请假在家照顾,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家长在考前的焦虑紧张和不稳定情绪不比考生轻,在这个关键时期,考生和家长更容易互相埋怨、责骂甚至动用暴力。明智的家长这时可以淡化与孩子的关系,甚至保持一定的距离,孩子复习时,家长如果能像平常一样看电视,做自己的事情,就是给孩子的“定心丸”。如果是平时学习不错的孩子,家长更应该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放下情结、准确定位自己

  【考生症状】:复读生越来越暴躁

  林峰是一名高三复读生,去年高考差2分没能考上北大,家人和老师都劝他报个二志愿学校,但林峰还是决定复读一年。然而今年一模分数下来,他的成绩很不理想,报考北大还是风险较大。一模考完后,他无心看书,脾气也变得很暴躁,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无暇顾及学习了。

  【专家建议】:

  高考复读生的压力远大于一般考生,有的考生本来学习很好,却非不上导致复读。事实上,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考生想考北大、清华这样的,复读考生将面临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像林峰这样行为上有些偏执的复读生并不少见,他们对自己过分自信,受到打击后无法承受。建议考生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客观评价自己,不要盲目地将目标和希望定得过高,否则,失落感也会更强,要放下情结,看到其他学校的优势。要学会放松自己,如深呼吸,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和父母同学聊天等。

  三、不要关注别人、执行自己计划

  【考生症状】:考前心里总是没底

  于娜(化名)本是个温顺女孩,凡事都愿意和父母商量,是个老师家长眼里的“好孩子”。临近高考,她突然变得很暴躁,常为小事和父母争吵,不愿和父母交流,甚至翻出小学时被家长冤枉过的小事对母亲不依不饶。学习也没以前勤奋了。在咨询室里,于娜倒出了心里话:“高考越临近,越感觉心里没底,觉得每个竞争对手都很强。每天都不敢和同学交流,害怕听到打击自己的话……”

  【专家建议】:

  高考前夕,考生由于压力过大,内心紧张焦虑,情绪波动。有的孩子甚至像于娜那样把本该淡忘的往事重新提起,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行为,通过另外一些事情来转移高考带来的压力。造成个体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生心里没底,感觉知识有很多欠缺。

  轻度的焦虑、压力对提高应试能力、集中精力、注意力、紧迫感是有利的。但如果中度和重度急躁、紧张焦虑,考生会感觉心悸、心律加快,出现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睡眠障碍等,从而造成心理疲劳,注意力下降、烦躁、意志力下降。这就需要考生静下心来查找原因,学习是否有计划性,学习方法是否得当,针对具体原因解决问题,改变自己的习惯和行为。

  要消除压力,沉着应考,树立信心很重要。考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的压力都是同等的,不是个体问题,所有考生都要面对,考生要告诉自己不比别人差,最需要战胜的对手就是自己,不要过分关注别人的复习进度,按照自己的计划表来就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