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和专业中如何取舍? ”、“如何看待怪才、偏才? ”、“怎样的学生参加自主招生才能打动您?”……首届青少年世博营“对话校长”专场成为当天最活跃的一场论坛。 90后的高中生们,即将步入大学校园,充满着期望和疑惑。自主招生、择校就业,成了学生最关注的焦点所在。
自主招生青睐个性学生
“清华大学降分录取蒋方舟,对于现在出现的一些怪才和偏才,高校是如何选拔的?”现场不少学生对全才与偏才的问题感到相当困惑。更有学生直截了当地询问校长:“在自主招生中,我们要拿什么来打动你? ”
为了让在场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自主招生,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叶取源首先介绍了高校自主招生的初衷:“第一,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由高校自选所需人才。第二,希望可以对高考的改革做一点推进或者探索。第三,想看看能否借此对中学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起引导作用。 ”
接着,叶校长回答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大学所需之人,即是社会所需之人。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大学又怎可只培养一种模式的人?大学需要的就是各种不同个性的人。 ”
交流中,叶校长一再强调,作为一个个体,一定要有他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常常有人把学校的整体目标要求到个人,要求学生成为全能,学习好、能力强、基础好、专业强。但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个人而言,最应该强调的是个性发展,虽然由于种种政策的限制,在‘个性生’的录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始终强调,个体就要有个性,这才是你最能打动人之处。 ”
先择高校后挑专业
该先考虑学校还是先选专业?这历来都是高三学生最困惑的一个问题。在论坛会上,学生代表纷纷请大学校长“指点迷津”。对于这样一个两难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曹德明校长和叶校长给出了相当肯定的答案:“应倾向于学校。 ”
叶校长指出:“在四年前大家对于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上更倾向于专业,而现在是更多倾向于学校。 ”
叶校长用事实来向学生证明了学校对学生今后就业的重要性:“一些外资企业的老总要招聘,他们说,上海我就要两所学校的学生,我不注重他是什么专业。”在这些总裁眼中,学生的基础、能力、潜质在某种程度上,比专业素质更重要。
“学生若能进入一所知名的高校,这个学校出色的师资和良好的口碑都将成为学生今后的竞争力。 ”叶校长说。
“我完全同意叶校长的看法。几年前我接到日本一所政法大学的一封信,是关于我们学校一名法语系的学生报考他们学校,希望校方给予确认。待我回信确认后,那位校长表示‘既然是你们学校的学生我就收下’。”曹德明校长说:“我主张先看学校,是因为现在企业用人就是遵循这一规律,首先看学校,再看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