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06届高考语文第三轮三月模拟考试卷3

浏览 5

参考答案
一、1.A(B项,牒—碟,娇一骄;C项,摹-摩,齐-其;圣-胜,符-副〕
2. D(“志哀”和致哀都是表示哀悼,其不同的是,“志哀”强调用某种方式纪念来表示哀悼。“自诩”是自我夸耀的意思,而“自许”是自己称许自己,句中有“暗暗”一词,所以“自许”符合语境。“而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这里不是递进关系;“还”可用在多种关系的句子中,可作“再”“又”等讲,所以该处应用“还”;“从而”是用在前面为原因、方法,后面为结果、目的的句子中,起连接作用;“进而”是进一步的意思,所以该处应用“从而”。)
3.B(锱铢必较: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形容非常刻薄怪吝.含贬义。这里是贬词褒用。曾经沦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眼界特高。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敲山震虎:指制造攻击的声势,使隐蔽的对方惊恐容怕。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待事情认真,毫不马虎。) t
4.D(A项,第二分句有重复累赘的毛病,去掉“使我们”;或者把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我们”省略。B项,动宾搭配不当,应把澄清改为讲明。C项“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摘企业”是一面的:而“也是能否使西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是两面的,前后不一致.应去掉“能否”。
二、,. B(文中"文化换装"应包括两个方面:①科技提升中华文化;②科技提升文化产业。ACD项只谈提升中华先进文化,因而是错误的。本题考的虽然是对“文化换装”这一概念的理解.但实际上涉及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6. C(注意理解文章第3段内容。本题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的理解。第3段谈了两方面内容:①信息产业与文化联姻,就可实现信息技术产业与信息文化产业的统一;②文化产业只有与信息产业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C项理解成信息产业有可能实现相常规跨越:因而是错误的。) x
7.C(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否能促进大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的发展,正是作者提出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弄得不好,就会把文化艺术变成市场经济的仆从和婢女。因此,C项的推断是错误的。)
三、8. D(A项中“因”.一个为副词,.“趁机”:一个为介词“凭借", B项中“之”,一个为结构助词"的”.一个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中“以”一个为表目的的连词.“来”;一个为表因果的连词“因”。D 项中“其”,都是表推测的委婉语气,大概…….吧”.)
9.C(①句表现他在义军*王莽政权的斗争中,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念。②句表现他在功名利禄面前的正直态度。 ③句表现他对族人的影响,是从侧面表现的。④句表现他对朝中之事.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的精神。⑤句表现他反对铺张浪费和显示自己的地位。⑥句是写朝廷赐给他葬钱。①②④⑤句都直接表现了樊宏的高尚品格或鲜明的是非观念。只有③⑥句不是直接表现其品格的。本题是采用不完全列举法来编排选项的。只要选项中有③句或⑥句的即排除)
10. B(主要应是表现他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是非观念.)
四、11(1)樊重父子二人,礼仪恩德遍于乡间,现在樊宏虽然有罪,也应当放在后期处理(4分)(2)我并非不喜欢荣华权势,但是天理僧恶骄满而喜好淑恭,从前那些贵戚的下场.就是明显的警戒啊。(4分)(3)族人受他教化的熏染.从没有什么人犯过法。(2分)
【参考译文】:樊宏字靡卿,南阳郡湖阳县人,是汉光武帝的舅舅。他的祖先是周朝的仲山甫,受封于樊.于是便用樊作姓氏.樊家也成了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大家族。父亲樊重,字君云,继承了祖上传统,很善于农业生产和经商。樊宏年轻时便有高尚的志向和优秀的品质。王莽末年:义兵起事,刘伯升与族兄刘赐都带兵攻打湖阳.湖阳县城坚守不投阵。刘赐的妹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县府因此便把樊宏的妻儿抓了起来,命令樊宏出城叫刘伯升退兵,而樊宏趁机留在义军营中。湖阳的军帅想杀死樊宏妻儿.长吏以下的人都表示反对,他们说“樊重父子二人,礼义恩德遍于乡间.现在樊宏虽然有罪.也应当放在后期处理.”此时恰逢刘氏兵力一天天扩大,湖阳城人心惶惶,湖阳县府也不敢杀害樊宏的妻子儿女,这样他们才免于-死。世祖刘秀即位,封樊宏为光禄大夫.授予特进.地位仅次干三公,建武十五年,又加封为寿张候。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从不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利禄。他经 常告诫子弟说:“凡大富大贵财禄盈溢的人家,没有几个能保善终的。我并非不喜欢荣华权势.但是天理憎恶骄满而喜好谦恭,从前那些贵戚的下场.就是明显的警戒啊。如果俄保全身家性命,难道不是一件乐事吗?”每逢朝会,他总是提前到达,俯伏待事,到时候才敢起来。光武帝知道后,便常常敕令樊宏的骑从,在即将上朝时才能告诉樊宏上朝的事.以此想不让他提前到达。樊宏上书陈述应办的事情及其得失情况,总是亲自动手书写.并将草稿毁 掉。遇到朝会咨询.他也不当众表露意见。族人受他的教化熏染,从没有什么人犯过法。光武帝非常尊重他。建武二十七年,樊宏去世。临终遗令薄葬,陪葬之物一概不用。他认为棺柩一经下葬,便不宜再让后人看到.若是腐烂了.就会伤了孝子的心;让下葬时与夫人同坟异穴。光武帝闻之称善.将遗书传给百官们看,井说:“现在若不遵从寿张侯的意愿,将无法显示他仁德的品性。并且我百年之后,也准备采用这种办法。”朝廷赐葬钱千万,布万匹,追谥樊宏为恭侯,赐以印绶.光武帝亲自送葬。史官论道:当年楚顷襄王问阳陵君:“怎样才算是君子之富呢?”阳陵君回答道:“君子之富,应是:借钱给别人而不自认为施恩于他人.也不索求别人的回报;赡养别人而不对人发号施令.也不任意役作驱使。这样,亲属就敬爱他.众人就亲善他。”像樊重这样折毁借契、赔田平息争讼的做法,大概或许可称为君子之富了吧!分辨土地的所宜以利用上天的四时季节,充实仓廪来拱尚礼节.取之于治理和教化,那么就可将这一道理应用于为政治国。这与那种使人敬而畏之的人相比,又是多么的不同啊!
12.(1)早春 春江水暖鸭先知(2分)(2)表达技巧不同。(2分)刘诗描写主要通过选取静谧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中生命的萌动与欢乐,谱写出独特的回春曲。而韩诗则通过描写初春细雨、草色转明这一细微变化以传神之笔,准确地捕捉了早春草色的神韵,勾画出早春如画的美景。(4分〕(答刘诗“月色半人家”中运用明暗对比衬托出月夜的静谧.韩诗以酥油比喻蒙蒙细雨,生动地描绘出蒙蒙细雨滋润京城的景象。答: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早春草色之美。可给3分。)两诗表达的感情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临大地的兴奋和喜悦之情。(2分〕
13.(1)近体(今体) 咏怀古迹(其三)生长明妃尚有村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城空归月夜魂
(2)①姜夔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②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 ③李密 死当结草
④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我以我血荐轩辕
五、14因为作者认为红柳具有在超出大自然生存规律的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顽强生命力,本会与雪域永存.结果却出乎意料,被毁灭干净,所以这样说。其用意是通过感叹这珍贵的、为人类挡风固沙的红柳的悲惨命运,暗含着对人类毁灭红柳行为的批判。
15. 说明人们对自己破坏自然环境制造了悲剧的行为,没有正确认识,更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愚昧和可悲,竟然认为破坏有理。
16. 暗示本应为人类造福的高技术,如果使用的目的错误,那么它比一般工具制造的悲剧更惨烈。(3分)流露出作者对利用高技术制造惨烈悲剧的愚昧行为的愤懑和无奈的感情。〔3分)
17. 主要赞颂了红柳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伟大力量。(2分〕
①“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无所畏惧、坦然自若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2分)
②“结实”一词从侧面表现了它宏大根系的伟大力量;“昂然”一词生动地刻画出一副生机勃勃的形象.进一步表现其内在的伟大力量。 (2分)
六、I8.(阿迪力〕手持平衡杆,迈步上绳,到江心将横杆举过头顶示意.接着躬腰双腿分别跨过横杆.最后小跑冲到终点。
19(其时间为)偶尔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动手能力值为)1,2,3、4(表明)动手能力与活动时间成正比(说明)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
20示例:
(1)千锤百炼创佳作,语不惊人永莫休;使心灵花朵开放,让感情洪流渲泻。
(2自信自厉多读书,苦思苦练勤作文;写作原本是炼狱.炼狱过后必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