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历史5

浏览 6

28.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了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据此回答:(共13分)
(1)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人民性”的思想是什么?(4分)


(2)简述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发展所
作的主要贡献。(4分)

(3)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党是怎样体现“人民性与民主性”精神的?(3分)

200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人代会正式通过“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
(4)你认为我国这一重大举措有何现实意义?(2分)

29.近代以来,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侵略野心也日趋膨胀,中国深受其害。二战结束后,由于日本对战争罪行的反思不彻底,给中日关系乃至世界和平蒙上了一层阴影。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甲午战争是日本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试分析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分)


(2)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出:“把37年后的‘九一八’事变的炮声看作是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九一八事变”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发生的?(2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冷战格局的存在,中日关系正常化受到了严重限制,难以实现。50年代和60年代,在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指引下,中日“民间外交”蓬勃发展,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打下了基础。
——《人民日报》2002年7月11日
(3)如何理解上述材料所指的“冷战格局的存在”使中日关系正常化受到严重限制?(2分)

(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72年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的原因。(3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