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高考失利母亲发帖引热议 专家称应面对现实

浏览 5

高考,考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成绩揭晓后,分数比预期中的低,考生难受,为孩子付出太多的家长心里更是五味杂陈,甚至对孩子产生粗暴、冷淡等极端情绪。随着今年高考成绩的公布,不少失望的家长上网发帖倾诉,更有许多人拨打本报电话寻求帮助,他们问:“孩子考得不理想,我该怎么办?”

  女儿考得不理想母亲发帖引热议

  近日,一则名为《女儿高考成绩出来了,我失望至极,哭了一下午》的帖子在大河网、天涯网、猫扑网等论坛中引发热议。署名为zjmjmbf 的网友在帖子中写道:“一直以来,对女儿的期望值太高了,上小学时,为了让她能上个好的学校,我们托人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她爸爸每天接送,到三年级,她自己每天坐公交上学,还要倒车。到了初中,我们又是托人,上了个重点中学,托人花了两万多元,捐资助学两万多元,她自己考上了市重点的高中,我们兴奋地请所有亲戚吃饭,觉得苦没有白吃。高三这一年,我给她报了很好的补习班,又请家教,前后花了三万多元,为了能更安心地照顾她,我把生意都关掉了,专心在家,怕吵她,不敢大声说话,高考时,为了能准时到校,我在考试的学校旁边宾馆租了房。她对自己的估分也很高,认为肯定能上600分,报志愿也都按600分报的。考前考后,一句话我们都不敢问她,怕她有思想压力。能查分了,我一直担心害怕,紧张得不行,就是不敢上网查询。最后下了决心上网,没想到,这个成绩让我失望至极……我一个人在床上哭了一下午,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知道她学习非常好,不时打电话过来问。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痛苦极了。此时我一个人坐在屋里大哭,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么多年,我们为孩子付出太多了。”

  此帖一出,迅速被关注,两天不到,点击率超过10万,回复逾千条。有网友认为父母给了孩子太多压力,也有网友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考得不理想,孩子难免不好受,但父母由于心理落差而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也应该得到理解和关注。

  心理落差有些大失落家长很无奈

  随着今年高考成绩的公布,不少失望的家长拨打本报电话倾诉心中不快,也有部分考生来电讲述成绩揭晓后父母的表现。记者发现,当孩子的考试成绩未能达到家长心中预期的分数时,一些失望的家长甚至表现以下几种类型。

  ■粗暴型“孩子平时成绩很好,在班里是前三名,这次高考他竟刚过二本线,我实在气不过,动手打了他。”电话中,郑州市民王先生十分失落。

  王先生说,他和妻子都是研究生毕业,对孩子的教育自然也不放松,一直希望儿子能考上。“从小到大,只要是和他学习有关的,我们花钱从来不含糊。孩子考了521分,我知道他心里不好过,可我心里也难受,实在是忍不住。这一巴掌不仅打在他身上,也是打了我自己一耳光。”王先生说,“孩子考不上好大学,他将来可咋办?”

  ■冷淡型面对女儿考试失利,郑州市民刘女士显得较“冷静”。“我没批评她,更没打她骂她,就是不想和她说话,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刘女士说,“我和她爸的愿望就是她能考上北大。她上高三那年,我连工作都辞了,在家给她做保姆。可她太让我失望了,连一本的分数线都没上。”刘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和女儿话特别多,怕她吃不好、穿不暖、心情不高兴。可女儿的分数出来后,她难过得哭了,也不想和女儿说话了。

  ■唠叨型高考成绩出来后,18岁的小郭耳旁就没有清净过,因为他的分数只能上二本,他的妈妈极度失望,每天唠叨不停,甚至质问:“你是不是故意和我做对?”两天前,这对母子来到一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试图打开心结。

  小郭来自单亲家庭,妈妈把他拉扯大,可以说,他是母亲全部的希望。高二下学期,为辅助他高考,妈妈请了病休假,不惜代价请家教。

  小郭说,知道母亲不容易,他也很努力,高中考试很少跌出年级前5名,妈妈以为他考上北京或上海的重点高校应该没问题。可事与愿违,他的高考成绩只能上二本。小郭说,高考前,他就感觉母亲很焦虑,这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考试时特别紧张。他打算复读,可妈妈的唠叨让他静不下心来……

  专家把脉心理家长也需调节

  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说,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一些家长因孩子高考结果不理想,心态失衡,对孩子打骂、唠叨或者不理不睬,其中,不停唠叨的家长最多,约占60%。“孩子高考失利后,家长最该做的是帮孩子重新树立信心,多支持、鼓励孩子。”蔡劲林说,在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的同时,家长不妨通过与亲友交流,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让自己的心理放松一些。

  郑州市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主任王海勇认为,家长之所以出现极端情绪,主要源自与预期出现了偏差。孩子考得不理想时,家长们首先要面对现实,认识到自己原先的预期不现实;其次要接纳现实,要想清楚,到底是要成绩还是要孩子;再次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最后就是要支持孩子,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郑大社会学教授张明锁、程建平说,如今孩子高考失利家长心理失衡是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家长无论以何种方式对孩子,内心都是爱孩子的。“我们最应该反思和改进的,是整个社会对第一学历的片面强调,以及用人机制的问题。”

  张明锁说,家长对孩子高考成绩如此看重,和当前的用人机制有很大关系,如果想到事业单位工作或考公务员,特别看重“第一学历”,甚至要求必须是重点高校毕业生才录用等。这种用人机制本身过于片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长期下去带来的消极影响会更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