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2

浏览 6

怎样对待祥林嫂?怎样对待母子三人?是鄙视、施舍、同情,还是尊重?同样问题,我们看到两个不同的答案,民族的差距就在这里!

  读后我布置的作文是《与祥林嫂对话》,要求学生理解她的痛苦,尊重她的痛苦。学生在作文中说,“当我们的思想与老师的思想产生共鸣的时候,我们整个班级都振作起来了。正是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才真正地感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好,什么是真正的丑恶。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感到了自己是多么高尚,多么纯洁!真的,当你从这样的课堂里体会到爱,感觉到爱,你就会觉得,我是多么的幸福!你就懂得了要尊重人,爱护人。你就会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去伤害任何人。”

  再比如邓小平的《我们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文学因素少,怎么投入情感与智慧?

  在我看来,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个案,都是为了完成一定语言情境中的交际任务,都是在一种语境中理解他人和寻求理解。邓小平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政治家的说话个案”。

  邓小平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情境中说话的?

  ①香港作为殖民地已经一百多年了,新界“出租”也有八十多年了,还有十几年,租期就到了,到时候,要不要收回?

  ②改革开放几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国际地位正在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收回香港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包括国际形象都是大有益处的;

  ③英国人非常不情愿交还香港,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不可能治理好香港;

  ④香港人对回归祖国也非常不放心,他们对香港能否保持稳定的繁荣持怀疑的态度。

  邓小平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中站出来说话的。

  我请同学们设想,作为一个政治家,他能够怎样说话?如果是你在这样的语境中,你又能怎样说呢?你还能够说得更好吗?

  我想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或者叫“现场感”。

  接着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政治家说话的特点,引导他们体会邓小平说话的原则性、灵活性和语言技巧,充分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智慧。

  这样的导读激发出学生很高的热情,课后他们进一步阅读了大量政治家说话的文本,掌握更多的个案,从而对这一类文本有了更深刻的把握。

  这两个课例说明,教师投入智慧和情感,就会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个人体验的读书,就是没有灵魂的读书

  阅读趣味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引导学生注重心灵的体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阅读的爱好与尊重。不加入个人“体验”的佐料,阅读就会成为一种没有滋味的汤。没有个人体验的读书,就是没有灵魂的读书。教师本人必须结合自己体验来读书、来教书,然后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学生,决不能认为阅读是一件只针对学生、而跟自己无关的事情。

  我常常启发我的学生说,读书,首先要读出自己心灵深处的感动。还记得你上一回感动是在什么时候吗?

  如果学生不会感动,问题就出在语文课堂上,因为我们语文教师不会感动,因为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说一些假话和套话。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也就变得麻木起来。

  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能感动的人、有故事的人。当你将自己的喜悦、自己的痛苦、自己收获的智慧传递给学生时,学生怎么会不爱阅读呢?

  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教师本人不爱阅读,却一味地向学生唠叨要阅读啊要阅读。他们只能将教学参考资料现蒸现卖给学生,扮演一个搬运工的角色。

  而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向老师们提出了精神生活的要求。他说:“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

  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程度;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育者来说,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思想的王国。用今天的话来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学习与思考的共同体。有人说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里拥有什么?拥有思想,拥有阅读,拥有在现实世界之外的意义世界,拥有第一空间之外的第二空间。

  阅读,是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的生命意义所在。教师的魅力和威信,不靠批改作业,而靠在精神上能够引导学生,能够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

  一所学校如果能够成为书籍的王国,成为思考的王国,学生能够从中获得阅读和思考的乐趣,那么教师的威信就自然建立起来了。

  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就得阅读。每天腾出属于自己阅读的时间,你的意义世界就要比别人辽阔,你就过上了比别人更深刻、更有品位的生活,你的生命就充满了阅读的喜悦。有了教师的榜样,渐渐地,学生就会觉得阅读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学生的生命也会充满阅读的喜悦。

  有人或许会问,那差生怎么办?

  所谓差生,就是精神世界不充实,意义世界不丰富,且又不爱阅读的人。他们用以理解世界和解释生活的词汇太贫乏,他们思考问题时就会出现智力上的坑坑洼洼,就会出现一种偏执和狭隘。

  要解决他们的问题,需要的不是补课,而是补充阅读。就因为是差生,他们才更应该阅读!再差的学生也需要精神的家园,也需要精神的归宿!如果他们与阅读绝缘,就彻底的无家可归了,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