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北大弃录何川洋是舆论的胜利吗?

浏览 10

■ 专家点评

有网友对北大弃录何川洋的决定大加赞赏,并认为这是舆论的胜利。据调查,似乎也印证了这种判断———在4万多名网友参加的调查中,支持北大放弃录取何川洋的占70.9%,支持高考(论坛)“改民族”是否应一律取消录取资格的占71.9%。

这确实是舆论的胜利,但却难言是理性的胜利。之所以舆论如此汹涌,原因有二:一是对高考加分政策强烈不满,加分政策近年来几成众矢之的,对于按分数来选拔录取人才的高考制度来说,加分政策这一补丁越打越厚,不但引发“加分教育”,还存在各种加分腐败;二是对权势侵蚀教育强烈不满,权势对教育公平的侵蚀,表现在加分政策中,不但存在有专门为权势阶层度身定制的加分政策,还由于加分政策执行不公开不透明,为权势交易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美国,非法移民的子女在申请时,也有舆论反对,但是,大学会依据自己的录取标准对申请者进行考察后,自主录取。如果申请者达到录取标准,学校不会受其父母是非法移民、其本人也从非法移民中得利的影响。

北大和重庆市在汹涌的舆论中,做出了“顺应”舆论的选择,剥夺了考生的资格。但令舆论困惑的是,重庆市在剥夺考生录取资格的同时,声明为“关爱”、“保护”未成年的考生,不再公布这些学生的名单,而大家所见,这些违规考生的家长,所受的惩罚,只有极少数是撤职,而更多的仅仅受到党内纪律处分,依然保留公职。

不得不说,在对违规变更民族身份的舆论监督中,舆论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监督权力,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回到理性的轨道。笔者相信,如果从最初起,大家立足保障每个考生的受教育权利,采取取消考生违规加分、严惩考生家长,开除违规家长公职的态度,来监督这次违规事件,其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将远远胜于当前,而不至于陷入既涉嫌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又放过真正作恶的权势力量的双重尴尬。

事实上,不仅对于这起事件如此,对于我国的高考改革亦如此。近年来每谈起高考改革,舆论就陷入分数公平、教育腐败、优质教育资源争夺的争吵中,却忘记了怎样理性地去推动改革,革除制度之弊,保障教育公平。改革的时机也就在这样的争吵中流失,而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高考中的违规舞弊年甚一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