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迎考从“心”开始

浏览 6

——有关心理专家和老师谈考前“减压”

  现在,离2009年普通高考只有十多天时间了,为了让考生在剩下的十多天时间里能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丢掉心理“包袱”轻松迎接高考,日前,记者采访了我市有关心理专家和老师。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高考学生的考前情绪波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轻松迎考,从“心”开始。

  顺其自然:“任其不安而后安”

  由于诸多的社会原因,高考越来越被家庭和学校看重,更被十几年寒窗苦读的考生看重,“一考定终生”的说法和想法,弥漫在人们的议论声中。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高考即将来临的时候,许多学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情绪波动。

  怎样看待和抚慰这种异常状态?是许多家长感到很头疼的“心结”。

  张俊峰医生是我市三医心理中心的心理专家,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张医生时,他理性地说,对高考考生考前出现的焦虑不安、烦躁失眠等心理问题,可以“任其不安而后安”的办法处理。

  张医生认为,首先,考生对高考要有合理的期望值,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平常的成绩,不要盲目高攀,这样才能减轻心里压力。在心理学上,压力与焦虑水平成正相关,而焦虑水平=期望值÷实际行为,因此,期望值与压力也成正相关。如果用0-100来表示压力指数,得分在30以下,表示几乎没有什么紧张感,很平和、松弛、懈怠。得分在80分以上,表示有很大的压力,心理负担重,智力水平受到抑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烦躁、厌倦、焦虑、反应迟缓以及恐惧、恶心、头晕、失眠、胃腹疼痛等身心反应。得分在40-70之间,表示处于压力状态,能比较充分地调动身体和心理的潜能,发挥出比较高的水平。因此,合理的期望将成为学习的动力,高期望将成为学习的压力。考前心态的调整,首先就要求考生设置合理的期望,减轻心理压力。如何设置合理期望呢?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适当提高要求,将期望控制在“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内。尤其是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规律,通过自己的努力便可达到设置的目标和期望。如果目标和期望设置不合理,尤其是过高期望会产生有成就而没有成就感、已经很优秀但总不满足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张医生认为,高考前考生出现烦躁、厌倦、焦虑、反应迟缓以及头晕、失眠、胃腹疼痛等身心反应是人在面临紧张状况下的一种正常身心反应,是自然现象。据许多考取的学生回忆,当时这些学生考前也有类似“反应”,不过分紧张的学生则顺利通过了高考,平时成绩一般却考上了;过分紧张的学生却让自己在考前“乱了方寸”,平常成绩很好却考砸了。因此,考生、家长应该平静地接受考前的“些许”紧张现状,不要对此如临大敌。只要紧张情绪不很影响当前的复习,就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它,以一种“任其不安而后安”的态度对待,这些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当然,如果紧张症状十分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就有必要去找专业心理医生咨询和诊治了。

   驱散消沉:“天生我材必有用”

  随着高考的日益逼近,各种考试日益频繁,一种消沉的情绪弥漫在很多学生中间: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心也很高,但考试偏偏屡屡失手,使希望化为失望,消沉心理就油然而生;有的学生由于意志薄弱,遇到了挫折就灰心失望,精神萎靡不振。

  对于这类现象,市一中的杨友林老师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废的消极情绪,它与躯体疲劳与否无关,常因为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有消沉情绪的学生,尽管表现相同,但内在的原因却可能大相径庭:

  经过一年紧张复习,学生的身心十分疲惫,长期的来自高考的巨大压力使有些学生的耐受力已近极限,逐渐产生消极情绪;有些学生把高考看得太重,目标定得过高,相反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学生学业上长期受挫,一两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 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不足。

  怎样驱散消极的情绪?杨友林老师认为,如果学生万一发现自己不小心感染上了消沉情绪,也不必恐慌,可采用以下方法振作乐观起来:一是换个角度,自我鼓励。 要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优秀的之一,而且一定会有人欣赏。要告诉自己,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缺少了任何一种都不完美。用正面鼓励语言,积极地暗示安慰自己:“我是聪明的,我一定能干出成绩” “我会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 “天生我材必有用,别的同学行我也行”; “只要努力,方法得当,自己成绩也能提高。”等等。二是适量运动,消除疲劳。体育锻炼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做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消沉情绪。三是宣泄情绪,释放苦闷。可以通过向亲人或朋友聊天,述说自己的积怨,得到他人的理解。四是转移注意,自我放松。可暂时放松一下,让自己从事感兴趣的事,使整个身心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使精神立刻振奋起来。

  劳逸结合:“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

  高考前的复习,有些考生总感觉学习不够,就拼命地挤时间,甚至有的学生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对于这种“心理压力过大”的现象,杨友林老师认为,这并不好,要劳逸结合,尽量放松神经,该休息就要休息。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生物钟与高考时间并轨。他说,在高考期间,家长要充分地保证孩子的休息,这种休息不仅仅是睡眠休息,还有大脑的放松休息。让孩子做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如看看电视、上上网、散散步,甚至爬山、打球等都可以,只要不是太剧烈的,都是一种自我调节放松的休息。中午时分小睡片刻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要睡得过久,睡得过久反而容易影响下午的考试,一个小时之内比较恰当。晚上睡觉遵循平常的生物钟,不要过早也不要太晚,睡前喝杯牛奶,吃根香蕉,或少量地吃点巧克力、干果类食物,这都有利于睡眠。

  对于考试期间的调节训练,杨老师也谈了他的观点:经过高考复习的全部历程,马上就要在考场上一试锋芒了,能否在考场上打胜仗,发挥自己的水平与考生的竞技状态密切相关。要使自己尽快进入状态,考出好成绩,考试期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心理调节:一是熟悉考场。每年高考时,都有考生走错考场、忘记带准考证、文具不全等,这就要求考生一定在考试前一天的下午到考点熟悉环境:是骑车还是步行去考场?路上大约要花多少时间?在哪个考场参加考试?座位是靠墙还是靠角落?厕所及其他设施在哪儿?这些在临场准备时都弄得一清二楚,就会避免在正式考试时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而陷入应激状态。二是尽快进入角色,科学安排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三是合理度过考试间歇时间。每考完一门,走出考场就要学会遗忘,不要讨论考试的题目,也不要同别人对答案,也不去算分数,轻装上阵应对下一场考试。考试间歇,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在驻地附近轻松散步、小跑等都是休息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