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一、特点与变化
1.命题指导思想
(1)既体现新课程理念又保证高考的平稳过渡。在高考的平稳过渡方面,汲取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考试范围,保持了全国高考的权威性、统一性和延续性。在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考试说明中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如题型示例的11题,本题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景,通过对考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质疑、批判与探究,以及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审视或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考查,将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特别指出的是,该题尤其较好地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2)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符合新课程的学习基本要求,即注重学习过程而非强调学习结果,注重学习能力创新而非机械记忆,同时避免新课程下教材多元化给命题带来的弊端。贴近生活,联系历史,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题型示的第14题,突破了一标多本的限制,其重点是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全面审视、探讨或尝试解决社会生活(或自然环境)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体现多样选择性。新课程改革增加了选修课程,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以体现历史学科知识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007高考命题增加了选考内容,要求考生在选修课程的3个模块中选做1道题目,增加了考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也体现了人才发展的个性化要求。
2.考核目标与要求来源:www.examda.com
在遵循《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创新意识。具体表现有:
(1)“调动和运用知识”目标的第Ⅱ条,“要求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重要信息,理解和分析问题。”,强调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论证和探讨问题”目标的第Ⅰ条,“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强调了对考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要求,符合时代要求和潮流,也体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题型示例和样题中都有所体现,如题型示例的例14题的第(3)问。
3.考试范围
(1)汲取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要求,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
(2)根据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中关于“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的指导精神,结合山东省历史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07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历史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历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三个模块的内容。
4.试卷结构
在试卷结构上,较以往有比较大的改变。第一,选择题由原来全国文科综合的35道改为25道,减少了10道。历史学科由原来的12道题减至8道题。非选择题由原来的4道题增加至7道题,(即,从政史地共8个选考题中,在不得出现学科零选择的前提下从中任意选做3道题目。)历史学科多了1道选做题。第 二,采用答题纸,试题与答卷分离。
二、备考策略来源:www.examda.com
1.注重知识细节的挖掘,准确把握知识的度和方向,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练习,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2.必须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但同时又要注意处理好与“传统题目”的关系。
3.科学的应对选修课程的选择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