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规定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文理分科。这项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一出,便引发各界热议。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即实行高中文理分科。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从教材教辅的编写到师资力量的配备,再到课程和考试的安排,都已经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模式。
今年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就包括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这个问题只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他们会对不同意见进行归纳、整理,但不会做判断,更不会下结论。
湖南省教育厅此番“取消文理分科”的红头文件,意味着湖南省即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西安晚报》的评论文章认为,取消文理分科将对教育制度改革形成一种“倒逼效应”。因为现行高考制度的各项“设定”,是为文理分科量身定做的。因此,取消文理分科可以倒逼高考制度进行适应性改革──
高考跟着课改走;接下来,是倒逼大学实行通才教育,最终带动教育整体改革步伐的加快。
“看上去很美”
但也有专家指出,如果应试教育的语境不变,提倡的只是“高中文理不分科”,而非“高考文理不分科”,这一纸红头文件也只能“看上去很美”。
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其实,早在2002年,江苏省就曾积极推进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试点,高考实行“3 大综合”。所谓“大综合”就是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6门课出在一张卷子上。但这套改革方案仅仅实施了一年,就因为学生要同时抓9门课,负担太重,且高校在选拔人才时也较难区分学生的特长而宣告失败。
有此前车之鉴,社会各界对湖南省取消文理分科自然争议不断。
湖南长沙的一位网友问,“现在我们最关心的是今年这批按照文理不分科进入高中的学生,到了毕业高考时,到底是要考9门,还是考文理分科方式的6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到底是哪些?如果是理、化、生、政、史、地各自任选,那又如何高考?如果湖南高考不分文理,那全国高校在湖南录取时又如何操作?”
另据《南国早报》、《天天新报》、《成都商报》等媒体报道,广西、上海、重庆等地都没有取消文理分科的打算。照此看来,湖南省教育厅的“善政”,很有可能让当地成为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高考依然,分不分科又如何?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生态中,学生从上学开始就是“考生”,学什么是以考什么为依据的,不考的不会学,不考的也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学。因此,只要高考继续充当人才选拔的指挥棒,讨论文理是否分科只能是一个“伪命题”。
事实上,取消文理分科的关键,在于对高考制度的改革。
正如《南国早报》所言,几乎所有高中老师都认为,从长远看不分科更好,但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高中老师都反对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这种尴尬表明,取消文理分科所意图解决而又难能解决的问题,可能来源于高考制度本身。
湖南教育厅敢为天下先,勇气固然可嘉,但兹事体大,理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统筹考量。毕竟,人才的培养、孩子的前途是不能随便拿来试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