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学校不喜欢优等生,而是有些优等生水分太多,还是宁缺毋滥的好。”眼下正是全国高考(论坛)考生选择报考志愿的关键时刻,一处看上去并不显眼的政策细节却值得注意:部分院校不承认或部分承认优惠加分政策。
近年来,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逐渐受到质疑,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频频出现使高考加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一些高校招生老师说出了开头的心声。
今年4月份,河北省组织了一次高水平运动员高考资格认定专项测试,最后的结果却令测试的专家们大跌眼镜。河北省现场报名参加测试的984人(另外还有145人报名却未到场),其中经测试不合格人数为163人,占总人数的16.57%。“个别考生的表现甚至还不如普通人,看上去不像接受过正规训练。”一位参加测试工作的体育老师说。
“南郭先生”的出现不是今年才有。2002年,根据举报,河北省沧州市纪委、监察局对沧州市计生系统在办理农村独生子女高考优惠加分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经查,全市352名农村独生子女高考加分中,有38名考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2006年,河北省对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进行了重点监督,通过逐个审查,共清出不符合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规定的学生17名。他们都被取消了高考加分资格。
“你要问究竟有多少高考加分项目,一下子我还真说不完全,想要权威数据我得仔细给你查查。”河北省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考加分项目之多可见一斑。但他认为,高考加分近期成为舆论热点,也不能光让教育部门背黑锅,很多加分并不是教育部门能控制得了的。
高考加分项目很多,但真正能全部知晓的人却不多。记者在石家庄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行人,对于三好学生加分、奥赛加分等,人们大多都比较清楚,但说到科技创新大赛、边远地区人员子女等一些项目的政策优惠情况,很多人都表示不了解详情。
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表示,河北省教育部门正在考虑举行高考加分听证会的方式,把所有加分项目和政策摆到桌面上,邀请学生、家长、学者、媒体等广泛参与论证,如果有“民怨”过多的加分项目可以考虑调整甚至取消,获得加分的程序和资格都可以讨论进一步改进。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各阶层需要通力合作监督,规范程序,阳光招生,不给暗箱操作的机会,真正让加分制度成为体现高考公平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