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造假应视同贪污受贿

浏览 9

今年高考(论坛),某市一中73名以体育竞赛获奖者加20分的考生中,有30名为政府官员与事业单位领导,另有19名企业老总的子女。因为,用权力等手段造假“节省”个人开支与利用权力收取财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追究刑事责任理所当然。

今年高考,某市一中73名以体育竞赛获奖者加20分的考生中,有30名为政府官员与事业单位领导,另有19名企业老总的子女。(7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中学,73名获得高考体育加分者,领导子女30名,企业老总子女19名,有一定背景人员子女15名,只有8名真正符合条件或来自普通百姓家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生态,值得深思。

近年来,有关高考加分造假的消息并不少见,不久前曝出的假造少数民族获得高考加分事件,不仅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一直饱受争议的高考加分制度受到了社会各方的普遍质疑。而近日爆出的高考体育加分造假问题,更是让高考加分的“潜规则”暴露无遗。

众所周知,在高考中对体育特长生、音乐特长生以及少数民族子女、烈士子女等特殊考生执行加分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鼓励学校和家长培养学生的专长、引导学生发挥特长、促进教育全面发展。然而,却在执行中完全走调,使高考加分这项制度变成了权力的盛宴、金钱的奴隶、关系的产物,甚至是腐败的温床,引发了更大的社会不公平。

也许,需要我们理性对待的是,不该把这一切都归咎于高考加分这项制度。实事求是地讲,国家制定这项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关键是,忽视了对这项制度实施的监督和检查,特别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的纠正和处理,没有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导致一些环节漏洞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地方、部门和人员胆子越来越大、违法手段也越来越放肆。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民族身份造假还是体育竞赛造假,都已经达到了明目张胆、有恃无恐的地步,只要有关部门稍作调查和了解,就可以发现,里边一定存在着造假的问题。关键是,这一切造假行为,都与权力、利益、关系甚至腐败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造假的“食物链”。

我们知道,面对成千上万的考生,无论是加十分还是二十分,都会大大改变他们的高考排名,状元可能会因为没有加分而落到十名、二十名外面,本排在百名之外的也可能因此进入到百名之内。更重要的,加分还直接关系到考生及其家长的经济利益,原本需要掏钱才能上一本、二本的,因为加分可以少掏很多钱。少则二、三万,多则七、八万。

那么,这种利用权力、关系、金钱甚至腐败手段造假获得加分、避免交钱的行为,算不算是变相的贪污、受贿呢?是否应当追究造假者的刑事责任呢?要知道,30名领导子女能够获得加分,无一不是权力结出的“果实”,无一不是以权谋私,将他们的行为定性为贪污受贿并不过分。即便是企业老总、具有一定背景的人员,如果没有利益关系、利益关联,甚至腐败行为,也绝对不可能获得加分。

所以,笔者认为,对高考加分造假行为,除了追究当事人一般责任之外,也应当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尽管追究刑事责任在刑事的标的认定、情节认定等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并不妨碍在刑事上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因为,用权力等手段造假“节省”个人开支与利用权力收取财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追究刑事责任理所当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