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试题

浏览 8

★使用完毕前

-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用2B铅笔将与准考证号对应
的信息点涂黑。

3. 答题卡上第Ⅰ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i 28 P 31 S 32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 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 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2.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3. 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 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 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 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 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4. 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

B.CO2浓度在100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

C.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

5.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B.白磷着火点高且无毒,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

C.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

D.用食醋去处水壶中的水垢时所发生的事水解放应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夕阳腐蚀的正极反应:

D.工业上电解饱和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

7.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
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映
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 Z B 氢化物的沸点:

C.离子的还原性: D 原子及离子半径: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 通入 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 ,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 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溶液,沉淀消失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氨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 固体,速率不改变

9.已知 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
入 和 各0.1mol ,乙中加入HI 0.2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
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 甲中加入0.1mol He,乙不改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 甲增加0.1mol ,乙增加0.1mol

10. 甲、乙、丙、丁4中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
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拿酸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2周期IV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