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北大新生入学 贫困生领到3千元成长礼包

浏览 12

北京考试报讯 9月5日,北京大学校本部2700余名新生到校报到。500名贫困生领到了价值3000元的“绿色成长大礼包”。

  礼包中除了各种生活日用品、学习用品外,还有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用品等。在贫困生中,15个少数民族的57位学生还收到了富有民族风情色彩的礼物。

  一位来自汶川地震灾区、家中又遇泥石流灾害的新生感动地说,7月底就收到了学校的第一个礼包“北大蜀燕助学金”,这次又收到沉甸甸的成长礼包,这是对他的激励。来自广东梅州的家长黄女士说,孩子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回馈学校和社会的恩情。

  据介绍,北大不主张大一贫困新生去打工和勤工助学,校方会通过减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社会助学金等方式让学生安心学习;对大二、大三的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在给予奖助学金的同时鼓励他们从事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对大四学生,学校会提供勤工助学类实习岗位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为其顺利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北大资助中心开辟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一站式便捷服务通道。”已经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贫困生办理相关手续只需几分钟。

  北大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力度逐年加大,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现场侧记——《我心所依》成精神食粮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贫困新生,每人都领到了由北大出版社出版的《我心所依》一书。

  据介绍,该书精选了北大学生服务总队在校优秀代表所写的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他们多年来在北大绿色通道的资助和绿色成长方案培育下的成才经历,表现了北大人爱国、自强、感恩、奉献的优秀品格,展现了来自低收入家庭而自强奋斗的学生们的成长历程。

  来自辽宁的贫困生小胡办完入学手续后,从爱心礼包中拿出学校赠送的《我心所依》翻阅起来。她感叹,学校关注贫困大学生,除了物质方面给予照顾,还在精神方面给予关爱。这本书对贫困生来说是精神上的粮食。她看到了北大贫困学子的阳光心态,懂得贫困不可怕,是磨炼人成长的宝贵财富。

  《青春之歌》成入学第一课

  今年北大新生的第一课是歌剧《青春之歌》,这在大学里是很少见的。

  该剧由北大歌剧研究院创作,歌剧表演艺术家金曼、戴玉强、金郑建等联合主演,曾于5月1日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首演,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好评,被喻为中国歌剧产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能够传世的上乘之作。

  今年9月,这部艺术巨作再登百周年纪念讲堂舞台,为2009北大新生献演,成为新生入学教育中最亮的一笔。

  以自创歌剧迎接新生入学,以艺术形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北大的一项创举。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青春之歌》故事的发生地。北大歌剧研究院创作推出的歌剧《青春之歌》,精神意蕴同五四和北大精神一脉相承。将这部歌剧列为入学教育内容,不仅能让学生从剧中了解北大的优良传统,领悟北大精神之所在,激发爱国热忱,更能让学生从艺术中感受到崇高和庄严,生发肩负起国家和民族兴衰的神圣使命感、责任感。

  香港兄妹一起上北大

  9月5日,北大迎来一对儿“特殊”的兄妹新生。他们来自香港,在母亲的陪同下到校报到。哥哥萧尧,以591分被国际关系学院录取,妹妹萧君以616分成绩被法学院录取。

  萧尧1989年出生,比萧君大两岁。由于多读了一年幼儿园,初一时又重读一年,自初二开始,他与妹妹成为同学,今年一起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是在高考前3个月,我们跟父母商量后,决定第一志愿报考北大、第二志愿报考中国政法大学。”萧尧说,清华和北大作为国内一流大学,是他们的首选。本来萧君计划报考清华,他报考北大,体验不同的校风和学风。但是,今年清华没在香港招生,所以他们都选择了北大。

  从初中起就开始住校的兄妹俩,很早就学会了独立学习和生活。“文莱首都的英文名字不好记,哥哥发现用‘斯里巴加湾市’代替,既通识又好记。”萧君说,哥哥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然后与她共享。在生活上,哥哥也经常照顾她。每当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时,她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哥哥求助。

  这个生日最难忘

  对社会学系贫困新生周福波来说,9月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北大新生报到当天是他的生日。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19岁生日礼物——北大学生资助中心为他精心准备的蛋糕。

  当天上午八点半,当周福波来到绿色通道办理助学贷款手续,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资助中心的老师已为他准备了一份礼物。从老师手中接过包装精致的大蛋糕,周福波的心情非常激动。

  周福波来自贵州省遵义市,今年高考考了633分,高出当地重点线101分,以全省第七名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因为家庭贫困,他的生日一向过得简单。在他的记忆深处,除了18岁生日时,高中同学送给他平生第一个小蛋糕外,这是他第二次吃到生日蛋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