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联系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具有推进教育事业整体进步的巨大潜在动力,通过完善包括考试与录取工作在内的高考制度,形成科学、可行、高效的行动方案,有望引导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进入素质教育正轨,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效益,激励高校优化院系和专业设置,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1.一年两次标准化考试
一年分秋季和春季两次考试,分别在11月初和4月初进行,分别是当前学年的第一次高考和第二次高考。试卷模式为标准化考试, 通过电脑即时阅卷评分(条件不具备时通过答题纸)。标准化考试容易让人与应试教育联系起来而遭诟病,但许多问题并非源于标准化考试这种形式,而是考试内容需要改进。在需要增加学生考试机会,缓解考试压力,同时又不宜明显增加考试连带成本的情况下,标准化考试有其引用价值,而不要随意摒弃。
学生从高三开始允许考试,每次可自愿参加全部或部分科目的考试。社会人员通过地方教育部门组织参加各次考试。考试成绩在当前学年内有效。
2. 考试内容进一步侧重实际能力考查
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作为一个基本的命题原则仍可延续,但实际命题中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和如何才算做到了这一点则还值得探究。当师生把大量时间花在摸索出题规律、应试技巧、死记硬背而明显提高了考分时,就可以说明命题侧重实际能力的考查不够,而需要考试内容更加转移到实际能力的考查上。比如,英语考试中对多种类型素材的阅读理解,就比完形填空、词语搭配、改错等题型更能反映考生实际的英文阅读能力。当考试内容真正更加侧重考生实际能力的考查时,基础教育当中急功近利的应试局面或将有明显改观,教学效果有望明显提升。
3.不分文理科
设定的考试科目包括:数学、语文、外语、理综、文综。各科均为150分。
所有科目知识均为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基础,因此需要每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以上各科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当然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偏重爱好,一个人理科好些、文科差些,或文科好些、理科差些,完全正常。 顺应自己的特长、兴趣申报高校和专业,是自然之举。
4.降低考试难度
高考各科目的难度要普遍有所降低,要使中小学所学的,是将来真正有用并可用的。当然,高考的选拔功能显而易见,但在这里的方案中,文理不再分科比当前增加了考试科目,同时,高考成绩也不再是录取的依据,高考成绩相同,亦能通过个性材料做出区别。后面对此有具体说明。所以,考试难度要回归理性,回到素质教育要求的轨道上来。以透支身心为代价拼命做题,不顾个人特点盲目补习,在这里的方案中已不是明智之举。
5.试行1页A4纸开卷考试
“1页A4纸开卷考试”是指考生可携带正反面写了考试科目内容的1页A4纸进入考场。这种办法并不复杂、唐突,在一些地方和高校已有一些积极而反响良好的实践。相信随着操作规程的完善,效果会更好。这种办法响动不大、便于接受,有助于学生平时培养良好和有效的学习习惯,或将对改进教育现状、推进素质教育发生悄然但深刻的、长远的影响。
6.实行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是效率的,应当充分利用这种方式。近年来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人群攻击“全国一张卷”;目前有18个省份自主命题。但是,全国一张试卷问题真有那么严重么?如果说分省命题是为了照顾到各省特点,那么,分省命题能照顾到省内城乡不同地方的特点吗?如果照顾不周全不就造成了不同地方考生的不公平吗?为什么不让考生有全国乃至世界视野? 命题中如果偏重了某个省份,在以省为单位录取的制度下,省内考生之间又能有什么不公平?相反,分省命题的弊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有心人所关注,比如,命题的科学性难以保障——另一种不公平,命题和安全保密工作的高成本等等。
如果还认为高考试卷确实需要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致不同教材的差异,那么在某些科目的个别试题中根据情况增加些必要的可选题目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这在全国统一试卷中是完全可以方便地做到的,而似乎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大动干戈地各省单独命题。
也不对每个考试科目分设不同难度系数的试卷。
实行全国统考 关于完善高考制度的16个建议1
浏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