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行选美成选丑? 处境尴尬何去何从c

浏览 10

处境尴尬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何去何从

武书连也曾表示,“我理想的状态是作为独立的、不依附于大学的社会评价机构,在专门研究经费的支持下(国家拨款和机构资助都可以,是企业资助),我和我的团队以全部时间、全部精力,专心致志地研究中国大学和世界大学的问题,对包括考生、考生家长、大学在内的整个社会提供免费服务。”

然而,遗憾的是,在许多人看来,武书连并不能够总是坚持。他说:“在没有专门的研究经费之前,是否接受大学的要求,对学校提供专业咨询,最初是一个困难的抉择。反复考虑之后,我选择了逐渐放弃其他方面的收入,转而为学校提供诊断和咨询。”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武书连怎样辩称其经费来源与排行榜无关,都很难让人相信其排行榜的独立性。没有了独立性,其他的公正、科学也就没有了应有的基础,这样的排行榜自然就缺乏公信力。

我们的民间研究机构怎样回报社会的信任和期待?面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处境尴尬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何去何从?

熊丙奇提出,让大学排行榜走向科学、规范有三条途径:

一是加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公开与教育信息服务。向受教育者、社会公开教育发展信息,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基本职责。我国大学排行榜之所以水平低、公信力低,却依然有市场、能生存,在于教育信息不公开,受教育者和社会获得的教育信息十分有限。政府和学校教育信息公开,不但将减少潜规则(造假数据)的空间,而且也将促使排行机构提供更好的教育信息服务。

二是制定大学排行榜行业规范。我国大学排行榜要健康发展,必须改变各自为政、标准混乱的问题,要从行业发展长远考虑,对排行榜制作、发布的资质,制作、发布的渠道,相关商业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不能某个学校要提高自己学校的排名,马上也成立一个排名机构,推出一个排名来。

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在舆论监督之外,排行榜的制作、发布,还应引入法律监督。如果说排行榜发布者的资质、所选指标的科学性,还可归属于学术水平、学术观念问题,那么,大学排行榜的潜规则则属于学术欺诈和商业欺诈的范畴——排行榜制作机构打着“学术”的旗号,推出掺假的“学术成果”,此为“学术欺诈”;把以上成果向社会发布,制作成杂志、图书售卖,误导购买这一产品的受教育者,此为“商业欺诈”;在排行榜制作、发布的学术与商业活动中,索要赞助等行为,还涉嫌商业贿赂。以上种种,都是不合法的,应通过司法途径加以治理。

虽然对排行榜持鼓励并歌唱的态度,但徐小平认为,做大学排名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中国这种浩瀚的高教体系、统计数据缺乏、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要想期待中国出现《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或加拿大《麦克林》那样公认的大学排行榜,显然还要等若干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