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高校招生改革的各种建议中不乏有试点价值的方案,但是立即付诸大规模推行却缺乏把握。教育改革试点的困难在于它牵涉到太多人的命运。但是如果能维持现行的统一高考(论坛)办法大体不变,就不至于干扰教学秩序的稳定性,而参加试点高考对学生来说是自愿的,新的招生最近,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高考改革要平稳推进。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维持高中教学秩序的稳定性,确实至关重要。有媒体不久前发表过一位高中生的文章《教改,能不能想好了再改啊》,喊出了广大高中生的心声。但是问题在于,挫折和走弯路在改革过程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不可能要求每一条措施都等到完全看准了才允许推行,总是有一些看不准的问题需要通过实践去摸索。这个难题,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破解呢?
如果说,我们把自主招生等面向少数考生的招生办法称为“特招”,而把面向大多数考生的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的招生称为“普招”,那么对高中教学秩序影响、最需要“想好了再改”的部分就是现行的统一高考。
应该说,近年来的招生改革中有些弯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例如有些省在高考中实行过的“大综合”考试,就是把理化生政史地等课程合并为一张考卷,每门课程各出30分的题目。此举的本意是要扭转中学教学中对许多课程不重视的偏向,但其结果却是大大加重了学生本来已经十分沉重的学业负担。教育主管部门当初未能预见到这一后果,说明现在有些改革方案在出台前的论证过于轻率。一门课程只出30分的题目,对学生来说绝不会比100分的试卷更为轻松。正如两场考试,一场出10道题目,另一场只出一道题目,那么一道题目的考试毫无疑问对学生的压力会更大。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改革措施的不良后果都可能预先发现。解决的办法,除了事先要加强论证力度,还要经过充分试点,而且试点的规模要小,力度要大。
就现行的统一高考而言,建议在一段时间内不作大的改动。“普招”改革是需要试点的,有专家建议先由教育部授权一所高校牵头,建立一个平行于现行统一高考的命题中心,推出与统一高考有明显差异的思路。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试点高考或者统一高考。由二十所以上的高校兼收统一高考和试点高考的考生,而考生可以从包括一个边远省份在内的三个省市的范围起步。由于统一高考没有改动,这就保证了高中教学秩序的稳定性。但是试点高考的办法也许是每年都要调整的,因为试点的目的是使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解脱出来,它是适合学习比较具有主动性的那部分学生的,他们较少受制于学校所采用的训练模式,所以这种调整不要求教学秩序紧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试点高考与统一高考的比例,由试点高考成熟的程度来决定。试点高考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到全国三分之一的高校和一半左右的省市,然后再考虑建立第二个高校命题中心。
设想将来全国可以由五所左右的大学为轴心各自命题,而且每一套考试从科目到命题思路,形成各自的特色,而不是像现在各省市的考卷那样,贯彻的不过是大同小异的思路。由这五套左右的试题来覆盖全国高校的招生。如果使各校的考试时间错开,则每位考生不但获得了不止一次的高考机会,而且有可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某一套考试。非命题高校则可以承认其中某一套或几套试卷的成绩。由于这五套左右的试题各自都是覆盖全国的,这就比现在同一所大学在十几个省市招生,需要面对十几套不同试卷的局面反而来得简单。现行的统一高考的去向,也许不是改造,而是逐步退缩。从当前高校招生的主体地位,退缩到几路诸侯中的一路。到了那个时候,应试教育的死结就自然消解了,出版社的那些“题海战术”的应试宝典就可以当作废纸处理了。
有人担心学生的选择机会多了反而会增加负担,造成许多学生每套考试都要参加的困境。但是高校招生的多元化是改革的大势所趋,我们今天所要推行的观念,是要学生学会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而那种“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的想法,正是需要我们摈弃的观念。有些中学认为,“有几种招生办法,中学就得设置几套对应的训练,而且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所有这些训练”,他们认为全部教学都是为着高考而设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的观点。
由某一高校牵头的命题中心,是为全国一大批高校而不仅是为其本校招生而设的。所谓高校命题中心,主要是说它是由某一高校来主持的,但是命题班子的成员应该包括其他高校以及中学的教师。高考命题中心唯有在受指定高校主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彰显其考试的特色。由高校命题中心出试卷,其优越性肯定会胜于现在各省市的试卷。
有人质疑新的招生办法会增加工作量和提高招生成本。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采用的是一个高度便捷的办法,其生均成本也许是全世界最低的。但是便捷化需要支付的代价之一是造成了学生高强度的学业负荷,另一个后果则是人才选拔的平庸化。我们应该从反对奢侈浪费的角度多谈论一些降低教育开支的问题,而不应该在招生改革上斤斤计较。
近年来,关于高校招生改革的各种建议中不乏有试点价值的方案,但是立即付诸大规模推行却缺乏把握。教育改革试点的困难在于它牵涉到太多人的命运。但是如果能维持现行的统一高考办法大体不变,就不至于干扰教学秩序的稳定性,而参加试点高考对学生来说是自愿的,新的招生办法则有可能通过试点接受社会评判并得到完善。
办法则有可能通过试点接受社会评判并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