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老师简介:丁国君,金华一中语文学科主任。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本人在2005年的高考阅卷中发现学生在答题时有四个思维方面的问题存在。
第一,理解文章没有从文章的主题出发。如2005年浙江第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的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是如何理解“似乎”一词的含义?
有同学回答“这些人肉体去了,但是他的精神还影响着我们。启示读者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打造自己的精神”,文章的主题是我们要追求一种生存的境界,而不是去探索、去打造,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不对的。
第二,理解一定要从文章的层次出发,不能前后颠倒。一般地讲,能够命题的一篇文章至少有三个层次。命题者会在每一个层次都出一个题目,2005年的浙江卷就是如此。在答题时就应该注意题目所在的层次,否则就会文不对题。
第三,两个题目混为一谈,只回答一半。
第四,回答不具体。有些题目的目的是检测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必须有这样一个意识,让阅卷者知道自己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因此必须紧扣主题、紧扣上下文来回答问题,而不能只用些生动形象之类词语作空泛的回答。如浙江卷“'似乎'在文中的含义”有同学回答“是好像、或许的意思。好像是离开了,实际上没有离开”,这样的回答等于什么也没有说,阅卷者从你的答案中根本看不出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建议: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除研究语文高考的一些特点外,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和审视自己:
(1)研究自己的思维模式。主要研究自己在答题时与命题者的意图是否吻合、答题是否完整、审题是否仔细等。
(2)知识板块是否完整。考试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测,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序化、深化、转化。序化是指知识是系统的,深化强调知识交叉点的理解,转化强调知识运用。如关于语病的问题,一般讲可从逻辑、修辞、语法三方面考虑,而语法问题又有指代不明、关联词误用、否定词不当(包括无时无刻之类搭配不当、否定词和带反问句中误用双重否定、能否是否上下文照应不周)、虚词误用、实词误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重复、语序不当等问题。相关提醒
现代文答题要注意规律:
(1)要研究题干提供的信息;
(2)注意答案互为补充的特点;
(3)注意归纳的方法;
(4)注意答案表达时的语言变换;
(5)注意答题要求中的重点词语;
(6)注意答案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