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高考(论坛)临近。
2007年,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关于纪念恢复高考30年的大型公众调查,其中95.7%的人认为高考这个制度是好的,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但同时也有92%的人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还不完善,必须改革。
纵观近年来高考的改革,在理念上有哪些变化?今年的高考有什么新动向?本报记者走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听取了权威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高考改革的深层次思考。
维护社会公平始终是高考改革的价值追求
高考之所以被社会和老百姓关注,一是在当今社会,高考依然是改变人们命运的重要途径。二是高考是通过实践反复证明的,迄今为止最为公平的一个选拔制度,高考分数作为主要的录取依据,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然而现实中,重点高校本地化、农村生源逐渐减少等区域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人们在支持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同时,表现出对潜规则或权力寻租影响评价客观公平性的担忧,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仍旧存在。
在我国现实的社会诚信制度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教育公正成为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底线,社会民众对高考改革的公正性、公平性、权威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考试制度来说,公平是首要价值。如果损害公平,则制度完善就失去了前提。高考改革既不能拿学生的前途及社会稳定来轻易做实验,也不能等有一天诚信机制健全了再来搞改革。高考只有在健全制度,实行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这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公平、公正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才会接受,民众才能放心。
统一考试、多元评价是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
什么是考试?什么是评价?考试是手段,是为评价服务的。考试侧重于选拔人,评价则是要区分人。
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本应作为手段和工具的考试却成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往往用考什么来决定教学内容,把高考作为评价教育的终极结果,不利于教育的正常发展。
新课改后的高考将学生的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选拔的参考依据就是这个走向。多元评价会降低一次性选拔考试的权重,将本不应该由高考承担的责任剥离出去;多元评价贯穿在教育过程中,多方位考察人的个性和长处,引导人向最适合的方向发展。
例如现在的高考成绩单,就是交给考生手里的一张白纸条,上面写着各科的分数。除此之外,还能从中看出更多的东西吗?在这张写着分数的小纸条背后是大量能说明问题的数据。综合这些数据就是一份学生个人的评价报告:哪个部分强,哪个部分弱,可以做出多个方面详细的分析。多元评价,就是不仅要为高校为考生提供分数,更要通过考试的各种数据,提供知识、能力、特长和潜质的信息和评价报告,让高校更多地了解考生,让考生知道今后往哪个方向发展,可以有效地避免人才资源浪费。高考改革的理念是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就是要把千军万马争过的“独木桥”改造成为有利于多样化人才成长的“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