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莉是北京海淀区的高三学生,自进入5月后,他们家就没有安静过,钻研招生简章成为一家三口每天必做的功课。由于朱莉莉是个女孩,所以一家人早已经把报考的重点放在了北京的高校,同时,结合她的特点:性格温和、充满爱心,一家人又把志愿范围缩小为师范类院校。
关键点都确定后,朱莉莉一家人还是愁眉不展,与众多高考家庭一样,他们还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到底是先选好学校再确定专业,还是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挑学校。
朱莉莉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上,她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北师大她喜欢的专业往年的分数线都较高,而在同一城市的首都师范大学有一个她非常喜欢的专业:学前教育,但是一个“二本”的专业。“我们为这事烦恼了好几天,怎么也下不了决心。”朱莉莉说。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学校的层次有差别要首先挑选好学校,如果学校的层次差别不大时再优先考虑专业。”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化深说。
不少多年从事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介绍,如果能进入“211”或“985”高校,学生在研究能力、学术视野、学习方法等众多方面会得到很好的熏陶。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这些方面的成长比单纯的知识增长要重要得多,这些恰恰是好学校能给予学生的。所以,考生在进行选择时可以首先选择好高校。
按大类招生成为新趋势
王化深说:“由于近些年高校改革推进,学生可以先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后再进行专业调整。”这种模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按大类招生,即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用前一到两年的时间统一学习基础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按大类招生有许多好处,让学生进校后再了解本专业特点,针对性强,更可以宽口径培养人才。”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主任周旭峰介绍说,我们学校按9大类招生,共涉及32个专业。学校允许学生在第二学期初和第三学期初有两次机会申请转专业,由学院根据空额和学生报名情况进行调整。入校后成绩较好的学生申请转入热门专业比较有把握,而对目前专业确实不感兴趣、学习成绩稍微靠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转入其他中意的专业。
据了解,按大类招生在连续几年成功实践后,今年扩大到了更多的高校。今年,南京大学首次全面推行按大类招生,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院系;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将实行按“大类招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工程按大类招生;中国人民大学在原有按大类招生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信息工程学院按大类招生……
最终选择要综合各方因素
去年北京交通大学共有300多人申请转专业,结果有100多人都转成了。王化深认为,进入高校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转专业比通过高考分数进入好学校的重点专业更容易。周旭峰也同意这样的观点,“越是能进高水平的大学,专业调整的余地就会更大”。
专家指出,当学校的层次差别不大的时候,这时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专业了。考生要好好分析比较不同学校相似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术成果、业界影响、就业情况等方面的优劣,然后确定自己的最终选择。
比如,如果考生想学机械制造或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那么考生完全可以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虽然这些年西部的不少高校有些没落了,但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的不少专业仍然是同领域中的佼佼者,科学家钱学森也曾是该学院的校友。
另外,还有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如果考生与家长的意见出现分歧的话,家长要尊重考生的意见,因为高考是孩子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关口,要相信孩子能对自己做出一个清醒的判断,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