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高考(论坛)生在乌鲁木齐心理咨询中心办公室和心理专家高明学老师进行交流。
一年一度的高考虽已结束,但一些考生在不知不觉中又陷入了“心理高考”中:烦躁、忧虑、抑郁接踵而来。6月11日,记者从首府几家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了解到,从高考结束到目前,他们已接待了近百位家长的咨询,咨询的问题大多是孩子高考后出现了一些反常行为,但却不知如何面对。
对此,本报在家长与学生中间进行了一些调查,同时,还请来乌鲁木齐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高明学老师,针对考生出现的种种“考后综合症”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陷入“心理高考”的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恍惚型:不见分数不轻松
张娅楠(化名)是乌市某重点中学实验班的学生,从小到大成绩都一直很出色,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骄傲。今年参加高考前,小楠一直把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奋斗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她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地学习,看到孩子这般努力,她的母亲张女士既欣慰又心疼。
她原本以为,考完后,女儿就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可没想到,如今小楠天天都呆在家里,根本不愿与亲戚、同学接触,情绪非常低落。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楠一直在担心自己的分数。看到女儿这副模样,张女士非常担心。为了让女儿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张女士鼓励她去购物,或者去看电影,为的就是不要总想着分数。可女儿却总说没兴趣,并表示成绩不出来,干什么都没劲。并且,张女士还发现女儿考后出现失眠状况,每天早早就起床了,说躺在床上睡不着。
专家支招:考后,家长虽然在关注孩子的情绪,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用行动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首先是家长要先平静下来,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鼓励孩子把担心和痛苦说出来。其次是帮助孩子走出家门,让亲人朋友多和孩子交往,甚至可以让孩子做点家务。三是引导孩子离开令人不不愉快情境,如:过度关注与高考有关的消息,谈论与高考有关的话题等。只有让孩子远离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才能加强自我调理,顺利渡过这一心理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