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考(论坛),诞生出两个极端分明的群体——一类是高考得中者,他们榜上有名,脸上有光,被幸福包围着,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另一类就是高考失利者,他们情绪低落,甚至精神失常,制造出不良事端。陕西西安一位19岁的考生张聪,持刀连刺3人,并将一位71岁的老人刺死。张聪行凶的理由简单得有些可怕:没考好,想死。
高考之后,天气渐趋炎热,而对于那些考试失利者来说,他们的心理更是倍受“煎熬”,估分——填报志愿——等待录取——希望破灭,这是一个很残忍的过程,每一步骤都无异于往伤口上撒盐。如果外在环境再缺少理解和宽容,就很容易诱发他们失去理智,作出反常举动,酿成血案和悲剧。
在以前的作文中,张聪曾把自己称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我以为,这不过是其为自己寻找一份心理平衡罢了。其实,即使再好的教育制度,考生也有发挥失常、考试失利的时候,但这些无论如何不能成为持刀杀人的理由,而把一切问题都往教育制度身上推,显然说不过去。
当然,要想彻底医治孩子高考后出现的种种“心病”,从根本上看,需要考试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普及、公众成才观的转变等“合力”作用。但在上述许多方面的改革一时难以到位和立即奏效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从“可以做”的地方做起。
对那些成绩较差,高考无望的考生,学校和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观察”,应当心中有数,
对这些考生,淡化考试竞争压力,减轻他们心理负担,是学校和老师的基本责任。如果学校和老师对这类学生多一点关爱,多一些心理疏导和因材施教,将学生的不良苗头早一点反馈给家长,这类悲剧或可避免。
在这次事件中,张聪的家长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和反常行为之后,及时将其带到省城就医,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只是在就医过程中,惨祸还是发生了,实在让人痛惜。现实中有一些家长,对待高考失利的孩子,不是给予“考试后”的关爱和安慰,而是挖苦、讽刺、责怪,孩子不出事才怪呢。
当然,此类悲剧的主演,还是考生自己。作为考生,应当想得开些,看得远些,人生千条路,高考只是其中一条,如果能把高考落榜作为一次人生历练,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树立起“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观念,就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而以诸如自杀和杀人等极端方式来释放压力、逃避竞争,只是一种愚蠢行为。
此类悲剧从来就不需要看客。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类悲剧不再上演,让更多高考失利者“安全着陆”,才体现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