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的高考

浏览 6

事实上,每年高考(论坛)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弃考,只是“84万”在今年显得格外醒目。金融危机使国外学校热情大增,部分学生随即转投国外高校深造;部分学生看到高考后高额的学费“理性”弃考,早下市场打拼;部分学生辛苦数载,想到大学读完也进不了就业天堂,因此过高考之门而不入……每一种弃考理由都有待考究,或者“人生选择多元化、教育多元化的时代”已经悄悄从这一年拉开帷幕?

6月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透露出了让人惊愕的两个数据,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减少了40万人。其中,在今年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未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竟高达84万人。


在就业率仅为45%的大背景下,“84万”这个数字极其扎眼。姜钢谈到导致报名人数下降时表示,跟适龄人口减少有关。但对84万名弃考生并未多做解释,只是明确地表示,“不同意”将原因归咎于就业难。


事实是否如此呢?


上大学不如打工?


身材不高但很健壮、皮肤黝黑、眼神中带有一丝稚嫩,19岁的王刚是河北省某装修公司最小的员工。而两个月前,他还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功课。


作为“84万分之一”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更没有意识到84万个“自己”让教育部饱受质疑。在他看来,不参加高考太正常了,完全就是出于自己本人的意愿。


王刚来自河北省的一个农村,刚刚从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毕业。该学校在县里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类型,用王刚自己的话讲:如果能有10个人上了二本线,校长就要开瓶酒庆祝一番。


王刚的成绩在年级里处于中游,如果努力的话也许能爬上专科线。“大概能上市里的师专吧。”他说。


据王刚介绍,师专招生分数线比专科线还要略低,前来“镀金”的学生特别多。但每年从本科毕业的师范类学生就数以万计,师专出来的学生找工作特别困难。就算到村里教小学还要托关系。“现在处于小学年龄段的小朋友远远不能与10年前相比,很多农村已经把村里的小学和邻村合并了。很多老师都下岗了,又何谈招聘呢。”他说。


深思熟虑之后,王刚选择了放弃高考,父亲也同意了他的决定,并托人给他找了一个装修的活计。“现在挺好,不用再花家里的钱了,每个月还能给爸爸寄回几百块。等同学们都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可能已经攒了几万元了。”王刚说。他暗暗决定,等钱攒够了就去学一门技术,然后去广东“闯天下”。


“洋高考”风头渐显


与王刚不同,一些弃考的学生是因为参加了“洋高考”。


在重庆巴蜀中学高三年级有一个班叫国际班。临近高考时,该班的29名学生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挑灯夜读,而是在忙着办赴美签证。


据该班班主任余盈介绍,全班29个同学参加了“洋高考”,并在上个月陆续获得了美国前100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我们学校高三留学的学生今年明显增多了。”余盈说,“有的孩子从高一开始就为留学作准备了,在高二的时候申请成为交换生,到美国的中学学习一年,全方位地了解当地的升学情况和社会生活。也有部分学生是高三开始准备托福考试,考虑留学的。”


最先设置美国高考重庆考试中心的重庆中美学校副校长黄启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今年有39个学生报名参加美国高考,目前已经有15个学生通过考试。这些学生一般都是高三上学期开始到中美学校参加课程培训,学生一般采取保留本地中学的学籍,但放弃国内高考,以准备留学。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北京。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北京参加“美国高考”的高中生超过3000人,不少人高考前便顺利获得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一位全力支持孩子留学的家长表示,从大学的世界排名和综合性发展来看,国内的大学不及美国高校有竞争实力。“孩子花同样的力气准备高考,可能在国内只能上一般本科,而考美国高校可能效果更好。”


另一位李姓家长则表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但是并不适合应试教育,在考场上常常会出现一些大纰漏。“在分数这把单一标尺的衡量下,我们不再奢望他能考进国内的大学,更谈不上规划自己的未来,选择另辟蹊径反而成功率会更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