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该“裸考”还是加分?

浏览 7

人民网6月23日报道,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消息证实,31名高考(论坛)考生将被取消少数民族加分资格。自此,从6月9日开始,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巴蜀中学77名民族生造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人们也由此了解到,在重庆,共有238名考生享受到20分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优惠。

高考加分政策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就已出现,那时规定,不再对工农成份学生及革命干部进行照顾,而是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等实行高考分数优惠政策。高考加分的初衷,原是希望通过加分制度来弥补高考在某些方面造成的“一考定终生”的不公平。由于项目较少,执行相对公正,考生意见较少。

但如今,加分成了一块“唐僧肉”,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加分教育”甚至是权势交易,导致了更多的不公平。比如浙江绍兴的航海模型加分:绍兴一中的19名加分考生中13名学生的家长是地方权势人物,其余6名全是教师子女。参加该测试,只要交600元的报名费和15000的培训费,培训一个月,都可以获得20分加分,而浙江考生每增加1分,就可超过200多名竞争者。这里的不公平,真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浙江从去年起,开始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原因在于,很多“优秀毕业生”都是领导干部的子女。难怪许多考生大呼:还是“*考”更公平!

有媒体粗略统计,当前教育部规定高考加分的情况大约为14项,各地林林总总的优惠种类累计达到192项之多。加分暴露出来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而高考关系着一个考生和他家庭的未来,高考加分公平与否,是考生和他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

加分之所以沦为教育腐败的一块土壤,在于加分制度的严重设计缺陷和明显的监督缺失。如果保留加分制度,则在制度设计方面,哪一项需要加分,才能体现公平?该加多少,是否有一个量化的科学标准?必须厘清;在制度监督方面,谁加分了,为什么加分?必须“全透明”、“阳光化”,让所有考生和家长有知情权;特别是,加分项目及加多少,该由谁说了算?是否应该采取民主程序,发动社会各界制定科学的政策,甚至法制化,这些,都应该尽量制定出合理的规则,以便让考生们在公平的起跑线上“竞赛”。

如果一些加分做不到公平或者相对公平,反而是加大了高考的不公平,我看,这个加分取消也罢!因为加分不是解决教育公平的办法,是可以采取别的方法来解决的。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环境下,高考领域内的教育腐败难以禁绝,“*考”还是加分?成了一个问题,至少是一个加分政策规范的问题,高考制度的改革要以维护教育公平为导向,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用教育公平的视野来考量高考加分政策的去留及完善,健全高考制度,杜绝一些潜规则通道,这样,才能保证高考制度的公正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