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高考面面观

浏览 8

今天,国内各地的考生陆续走入考场,完成他们人生的重大考验。高考,也成为无数中国家庭关注的一件大事。那么对于其他国家的高考考生,他们的高考之路与国内考生有什么不同呢?日本:国立大学不易上

高考(论坛)在日本同样是一件大事。能否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决定一个人进入社会以后起跑线在哪里。可以说,对日本的学生来说,高考无疑也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在日本,上大学不难,但是上好大学却很难。目前,日本私立大学的数量远远超过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约占大学总数的80%左右。但是,日本的大学几乎都是国立的。而且,国立和公立的大学收费相对低廉。所以,要想上好大学或是中意的大学就要经过激烈的竞争。

另外,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特别是大学学历。一个人拥有的学历会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的好坏和薪水高低。这种文化使得日本的考试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考试地狱”之称。

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的1月份都有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是基础学科,然后从2月中旬至3月底,各个学校再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学生可以根据第一次考试成绩参加各个学校的符合自己志愿的考试。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的高考现场,几乎看不到家长的身影,最多只是有些来自私塾或是补习班的老师举着加油的牌子,来现场给学生鼓鼓劲,这和国内高考现场家长云集的情况大不一样。

韩国:课外补习更有用

在重视学历的韩国,毕业生在就业和婚姻上都有更多的选择,因此,一年一度的韩国高考被媒体形容为“比死刑还要残酷”。

韩国的高考都是在每年12月举行,每年都有数十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录取率只有50%。

为缓解高考当天的交通压力,除了济州岛外,韩国各地的政府机关、公司乃至证券交易所的上班时间,都由上午9点推迟到了10点。地铁高峰运行时段调整为早上6点到10点,比平时延长了2个小时。在首尔,所有考场外200米内严禁机动车驶入或者停车。所有飞机都不得在早上8时40分至8时53分之间起飞或降落,因为该时段将进行韩国高考听力部分的考试。

韩国高考又称“大学修业能力考试”,考生要在一天内考完4门科目。高考一大早,许多高三学生在家长陪伴下来到考场,一些低年级学生也来到考场外为师兄师姐加油打气,有一所高中的低年级男生甚至脱光上身,集体为参加考试的师兄们呐喊助威。许多家长也来到寺庙和教堂,为儿女“金榜题名”默默祈祷。

韩国多次想改变考试制度,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但“一考定终身”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此外,韩国现行高考的试题是根据教科书内容综合而出的,涉及领域很广,难度也很大,很多考生和家长都认为,在高中课堂上的学习根本不能达到顺利通过高考的要求。因此,上补习班和强化班,以及请家教的情况在韩国高中十分盛行,甚至还出现了诸如“课堂学习和高考准备分头进行”、“课上睡大觉,补习班上拼命学”、“重读更利于高考”之类的怪事和偏见。

印度:改变命运靠深造

印度是个有着11亿多人口的大国,而且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全国人口的1/3。和中国一样,高考对这个国家广大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上大学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对于大部分平民子弟而言,上大学深造是扭转自己乃至整个家庭命运的良好契机。

对于印度学生而言,有两次考试至关重要:一次是10年级毕业会考,相当于中考;另一次是12年级毕业考试,相当于高考。与中国不同的是,这次考试只是上大学前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方能参加各大学自行组织的入学考试。

10年级和12年级毕业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由印度中央中等教育委员会统一命题。文科要进行英语(论坛)、数学、地理、历史和经济学考试,有的专业还需加考科目。理科要进行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考试。每场考试大约持续两个半小时,考试通过后,考生还需要参加各类大学的入学考试。为了确保有大学上,有的考生在每年4至6月之间不得不参加4至5场考试。这些考试对学生的体力和毅力是一次严峻考验。

然而,能幸运地上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印度每年有上千万高中生毕业,但全国的大学只有250所左右,能进入大学深造的人只有280万人左右,还不到每年参考人数的1/3。每年5月底公布高考成绩时,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名落孙山者暗自落泪,有的甚至走上绝路。
英国:综合考察定前程

英国的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教育体系之一,它以先进的高等教育而闻名世界。在英国有100多所大学,其中包括享誉世界的牛津、剑桥等知名大学。

英国的中学生在接受5年中学教育后,要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工作,或者上技术学校等,而那些希望继续深造上大学的学生可以接着进行两年的免费学习。在这两年中,学校提供给学生报考院校系所及报考专业所要求的相应课程。学生采用单科结业的方式参加“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即英国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这就相当于中国的“高考”。

英国的高考不像国内一锤定音,相反,要想考出好成绩学生得在这两年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因为英国是累积分制。在最后两年的学习中,一共有四次考试,一年两回。学生对考的成绩不满意可以选择补考。

不过考试成绩不是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学校老师或校长对该学生的评价,也就是推荐信,对学生申请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英国大学对学生的个人陈述也很重视,除了看你为什么想学这个专业外,还会看你在中学时有哪些业余爱好,参加哪些校内外活动。而像牛津和剑桥等大学还会对申请者进行面试,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逻辑分析能力、思维敏捷程度、情商等各方面的素质。

美国:提前两年就能考

如果说美国有高考的话,应当数SAT,全称是学术能力测试。这个能力测试是一个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就好像现在已在中国流行的“托福”、GRE等考试一样。每年有7次SAT考试,SAT成绩两年内有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任何一次甚至每一次考试,学校招生时看学生历次SAT考试的成绩。因此,考生心态相对正常,各次考试的分数基本起伏不大。

美国的高中学制为四年,有的学生从相当于中国的高一就开始参加SAT的预考。第二年二三月份就会陆续收到大学招生办公室的来信。成绩越高的学生,得到大学的来信越多。到了相当于中国的高二,大批学生正式开始参加SAT的考试,并同时准备大学的申请。可以说和中国高考相比,美国的高考提前两年就开始了

有人以为美国大学教育的普及率在世界上屈指可数,所以高考的竞争并不激烈,实际不完全是这样,如果想上好学校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比如普林斯顿,门槛非常高,录取率通常为9%~10%。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大多数中学在SAT来临前,只是在学校每月例行简报中提醒一声,不利用任何课时、也没有以任何方式,帮助考生进行复习、准备考试。

美国大学按学分算学费。一般人想读个中上等的大学是没问题的。学校越好学分越贵;私立学校的学分比公立大学贵。像哈佛、耶鲁这些顶尖大学多是私立。如果你想上,但每年拿不出上万美元的费用,那就得在学分上拼搏了。这就是美国人上大学难的地方。

瑞典:上大学不用考

在瑞典,年轻人对于进入大学学习并不很热衷,高中毕业后,只有1/3的学生申请入大学就读。

瑞典有35所高等院校,大多数由中央政府管理,每年定期的会议决定学校当年的招生人数并给予相应的拨款,只要读完高中,或在瑞典的教育体系内(如寄宿制成人学校等)学完与高中水平相当的课程、满25周岁并有4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均可申请到大学学习。(武 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