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进行时:古今中外高考面面观

浏览 6

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一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高考”。真正算得上是“高考”的,始于隋朝,从科举制度开始。在隋之前,我国人才选拔以非考试的方式进行,比如世袭,推荐,自荐等等。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才为各国的国君服务。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人才选拔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及至魏文帝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之权,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

  科举制始于隋朝。其后,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给高考考生提供清静的复习环境,昨晚,汉口吉庆街全天禁唱。

  传统意义上的高考,一般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是国家考试之一。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现在,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高考每年只举行一次,2003年以前在7月举行,2003年开始改为每年6月举行,考试时间为6月7日、8日。由于部分省(市、自治区)按新方案实施高考或科目设置不同,高考结束时间不一,上海、山东于9日上午结束,海南、江苏于9日下午结束。   

  近年来部分省市每年举行两次高考,多增加的一次在1月举行,称为春季高考。

  194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50年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

  1951年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

  1952年全国统一招生。

  1966年“文化*”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招收的新生初中毕业即可,但须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审”。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

  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1983年,出现“定向生”。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后续几年中,高校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2000年,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3 X”科目考试方案。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目前全国大多省区市均实行了“3 X方案”。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了春季招生的改革。2001年,北京、上海、安徽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进行了此项改革。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截至2010年,已有76所高等院校开始自主招生。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

  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实施了20多年的7月高考制度终于迎来变革,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个别省份会有所延长,如江苏、广东),高考告别酷暑。

  2007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迎来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新高考”。

  2007年,6校师范生免费。当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返大学校园。

  2008年四川大地震,四川地震重灾区的高考向后推迟约一个月,并且取消外语科听力考试。江苏省开始实行新课程高考方案。

  2010年江苏省高考恢复文理考生分开录取,分开划线。北京市开始实行新课程高考方案。广东省取消“3 X方案”,改为“语数英 文理综合”,考试时间缩短至6月7日至8日两天。

  日本:考试地狱

  日本高考竞争之激烈尤甚于中国。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特别是大学学历。一个人拥有的学历会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的好坏和薪水高低。所以,日本的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有“考试地狱”之称。

  学生的压力巨大,从上小学、上幼儿园起,就开始上大量的课外辅导班,以进入小学、中学,而考高中的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要超过考大学。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大家都在挤大学的独木桥。

  从1979年起至今,日本高考每年两次。日本高考的第一次考试,即“全国共同第一次学力考试”,在每年1月举行。考试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根据日本文部省制定的《高中教学大纲》命题,考试不分文理科。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组织,时间为每年的2月和3月。考试形式也由各大学自行决定,有笔试、面试、小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诸多形式。

  韩国:让道高考 推迟上班

  高考在每年的11月7日举行,一天内考完,共4门,上午下午各两门。从早上8点报到,8点40分开始考试。因为考试时间比较早,所以那一天为了避免交通堵塞,政府机构和企业都把上班时间推迟两个小时,一律为高考让道。

  韩国人对高考的重视程度绝不会亚于中国,每年的高考都是韩国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每到高考期间,数十万韩国家长都要拥到寺庙里为参加高考的孩子祈福,媒体和政府也要紧锣密鼓地为高考忙活。可以说,整个韩国社会都在围着高考转。如:为缓解高考当天的交通压力,除济州岛外各地的韩国政府机关、公司,甚至连证券交易所的上班时间都由上午9时推迟到10时。

  各城市交通部门所有警员上街疏导交通,为考生服务。所有运输工具行驶到考场周边时都必须减速,并禁止鸣笛。不仅如此,在考听力时,考场上空禁止飞机飞行,就连驻韩美军都要减少训练和飞行活动。 韩国一些演艺明星也出面举办各种活动,帮考生释放压力。媒体会不厌其烦地为考生刊登各种考试注意事项和考前维持良好状态的“秘诀”。而很多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则会到校门口举标语、喊口号为自己的学长学姐们助威加油。

  美国:条条道路通罗马

  美国有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需要参加的考试),因社会教育资源的丰富,职业教育的发达和成熟,人们对成才道路的宽泛认知等,从某种意义上冲淡了人们对能不能进入高等学府这个问题近乎“刻薄”的强烈情绪。   

  法国:招生实行预注册

  高校招生实行预注册。法国高等教育结构较为复杂,学位种类独特。法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是首先得到由学校统一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中会考(BAC)。原则上说,所有通过高中会考的高中生,即获得BAC的人,均可申请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及技术学院等除外。由于名额有限,这些院校和专业一般采取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    为让各高校提前掌握生源情况,法国高校招生实行预注册,即提前登记志愿。预注册一般在每年三四月间进行,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法国绝大多数学校均采用电话计算机的登记方式。据悉,法国普通科高中会考及格者中大约有百分之九十四的人可直接进入高等院校就读,而技术科高中会考及格者则仅有百分之十七的人能进入高等院校就读。  

  加拿大:没有高考

  加拿大无高考。加拿大中学生要想上大学,不用参加专门的入学考试,所以大部分加拿大人也不知道高考是什么。在每年六月份中国高中毕业生为高考而紧张忙碌的时候,加拿大的高中毕业生可能早已接到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了,有些学生还会面对几所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为选哪一所更好而左右为难。   

  虽然没有高考,加拿大的高中生要想进入大学的好专业学习,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加拿大各大学也有自己的学生选拔制度。由于加拿大联邦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的管理由各省政府负责,这造成了加拿大中小学教育体制的差别,加拿大大学对各地学生的录取要求也有所不同。

  巴西:高校说了算

  入学考试高校自己说了算。巴西的高等院校分为联邦、州立、市立和私立四类,前三类是公立学校。  

  巴西高等院校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由参加招生的各大学自行决定。大多数公立学校一年举行两次招生考试,少数公立大学和所有私立学校一年进行一次考试。报考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有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毕业证书。在考试的具体内容上,各高校和各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由于联邦和州立等公立大学实行免费教育,所以吸引众多考生,招生比例约为7比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