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考前拜拜“考神”。图片来源于:北京晚报
热热闹闹的2010年高考已经落幕,一个前所未有的“神”却长留人间。
今年高考前夕,一个能跟网民互动的网络虚拟形象——“考神”突然闯入视野,引得众考生临上阵前纷纷“顶礼膜拜”。短短半年之间,“考神”的“信徒”陡增至45万多人,约有17万人次在网上跪求“考神”保佑。
面对这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有人惊呼,这是封建迷信借网络之名死灰复燃;也有人认为,这其中蕴藏着应试教育制度之下的时代隐忧。但是,那些自发制造并供奉着“考神”的学子们可不这么想;甚至就在昨天高考结束之后,还有人在网上向“考神”表达着感激之情。或许不必那么严肃,其实“信徒”们并未当真。他们说,这就是一场玩笑。
[造神者说]
“考神”不是神,只是一个减压对象。
“考神”究竟是何来路?人人网上的一个公共网页,算是“考神”的神坛,根据该网页的公开资料,“考神”是在去年12月底横空出世的,当时热衷于膜拜的首批“信徒”,多是些正在忙于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大学生。
“考神”大概是最亲民的神明了。它没有复杂的祭拜仪式,只要在它的网页上留言,就算是拜过神了。它还特别热衷于互动,经常会回复这些留言,有时还会在日志中写些励志格言,给考生讲解应试心得。现在广泛流传的漫画形象,其实是网民们以讹传讹的结果。
通过专访相关人士,记者首次获悉了“考神”的真实面目。
“这个虚拟形象最初是由一个忠实用户建议开通的。”人人网的一位负责人透露说,该网站甚至为“考神”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考生们收到的回复留言,其实都是团队的管理员人工回复的。有意思的是,“考神”的这个幕后团队大多由80后组成,有些人刚刚毕业不久。
对于外界质疑“考神”涉嫌迷信活动的言论,人人网方面坚决予以否认。其负责人坦言:“当初推出‘考神’这个虚拟形象,目的就是为了让现实中的人们能有一个释放压力的对象,给考生提供一个解压、放松、调侃的平台。”
紧随“考神”之后,《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也被抬举为另一个“考神”。如果说“考神”背后多少还有商业炒作的成分,“拜范进”则完全是网民自发的行为。不过同在人人网上,“考神”的拥趸有45万之众,而“范进”的粉丝则只有区区700多人。网站方面的解释是,“这是因为‘范进’上线的时间还不长。”
[拜神者说]
大家拜这个就是好玩儿,显然没人真信。
王逸(应届高考考生,高考前拜过“考神”两次):
考神?呵呵,我和我的同桌都拜过。网上的留言你看了没?还有学生家长呢,不过我爸妈都不信,我妈说:“你们这些小孩儿专门在网上搞些乱七八糟的,范进还当‘考神’呢,你要跟他那样儿考个七八回,你可完了……”一点儿娱乐精神都没有!
(那你信“考神”吗?)这种问题不用问吧?显然没人真相信啊!我还看到过有考公务员的也去拜,公务员肯定都是无神论者吧?我觉得大家拜这个就是好玩儿吧,反正我就是图个乐,(借用“考神”的口头禅)你懂的……(你觉得拜“考神”有用吗?)我数学考得一般,其他都还行,不知道“考神”保佑了没?
[解神者说]
平息不良情绪,但强化走捷径心态。
刘铁刚(北京仁爱慧心首席资深心理咨询专家):
无论是拜实体庙还是网络庙,这种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都是为了降低自己内心的恐慌情绪。80后、90后一直接受的是“无神论”教育,他们这种“拜神”并不是以前那种盲目的迷信、信天命,其实是一种对自己情绪的排遣和管理。
膜拜“考神”的人里,平时成绩优异的人群比例应该较小。对于自信的人,参与这种活动的动力就不强;而平时成绩一般或者说比较好的学生,心理依赖就会表现得很强。当然,这种“拜神”和信仰无关,考生们是在平息自己内心不良情绪的同时,获得一种玩笑的好心情。
这种“拜神”会有小小的效应,有的考生甚至会在“拜神”之后超常发挥。这是因为考生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之后,有利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不过从长远来看,“拜考神”也有负面作用,因为拜神之后得到好成绩的考生,不会进而相信自己的能力,反而会强化他们走捷径的心态。
“玩”考神(图)
浏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