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曝出今年湖南高考(论坛)状元多为“武林高手”,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都因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其中湖南娄底一中高考成绩前20名中,有14人因为武术项目获得了加分。消息引发公众对高考加分制度的质疑,更有声音呼吁直接取消高考加分制度,以肃清高考领域的腐败。
其实,围绕高考加分制度存废的争议早已有之。特别是继去年重庆高考文科状元被曝篡改身份获取加分之后、今年浙江又曝出体育项目高考加分人数中有三分之二以“三模三电”项目获得加分,被公众认为严重影响高考公平,把高考加分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然而,高考加分真的是高考不公的罪魁祸首吗?
众所周知,高考加分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前者以考生取得某方面成就获取加分机会,后者以考生的身份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获得加分。作为国家照顾特殊人群出台的一项高招政策,维护机会公平恰恰是高考加分的初衷。如今,公众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多有指责,也都指出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估学生素质是不科学的,然而,公众最为提倡的素质教育,一时间还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事实上,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考加分不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唯分数论”的缺憾、鼓励学生提高全面素质,也彰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 高考加分制度被妖魔化,恐怕还是权力和金钱在作怪。现实中高考加分之所以能够被异化,一是特长的项目标准难以明确界定,二是权力寻租无孔不入、愈演愈烈。比如,哪些项目可以加分、该加多少分?都需要严格的规范体系。然而,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加分规定至今只有十余种,而全国各地衍生出的加分项目却多达近两百种。正因如此,原本合理的高考加分演变成为少数人的权钱游戏,而与多数品学兼优的普通家庭学生无缘。其实,在教育资源尚不均衡的情况下,权力和金钱的触角一直在各个教育阶段存在,面临金钱和权力考验的不独高考加分一项。
应该说,造成加分失衡的并非制度本身,而是缺乏约束权力寻租的机制。因为权力寻租而导致异化的高考加分,并不足以否定高考加分制度。与其情绪化地讨论高考加分是否应该取消,不如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一刀切地取消高考加分,尽管在制度上关上了权力染指加分的大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一部分真正需要加分获得平等机会的考生,情绪化的取消加分制度显然只是拿高考加分当替罪羊。因此,高考加分制度仍有坚持必要,所要做的更在于填补漏洞,进一步压缩人为操作和权力寻租和空间。 当然,在呼唤更科学的高考加分制度的同时,也应看到高校自主招生在近年来取得的突破,从一考定终身到全面评估学生素质,或许可以视作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契机。特别是以北大为代表的校长推荐制日渐付诸实践,一个科学、公正、客观的高校招生体系终将带动高考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到那个时候,高考加分也就完成历史使命了
高考加分重在清除“权力寻租
浏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