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对高考加分政策争议不断时,高考加分在部分地区已悄然走上产业化之路,即教育主管部门确立加分项目,有资质的机构开办相应培训班,学生交钱培训后获得高考加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一产业链条上进行着或明或暗的交易,严重侵害了广大考生的利益和高考(论坛)的公平、公正。
高考加分并非新鲜话题,但加分 名目之多,花样翻新之快则让人咂舌。在今年高考中,有两则关于加分的新闻引人关注。一是浙江省的“三模三电”(即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特长生加分,一是湖南娄底市武术、健美操特长生加分。从专业角度而言,多数人都是武术和健美操领域的门外汉,“三模三电”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在加分政策的驱动下,这些冷门项目成了家长和考生们追捧的香饽饽,从而也保障了培训市场的“票房”。可以说,加分项目之冷和培训市场之火爆,两种看似不可能的情况却合在了一起,实在有些吊诡。而综观各地的加分项目,也似乎都有剑走偏锋、巧立名目之势。
把关不严、宽进宽出是加分过程中另一饱受诟病的问题。据参加培训的考生及家长反映,只要交纳不菲的培训费和“公关费”,考生便可获得相关证书。有的考生甚至只训练了几个月,就获得了二级运动员证。今年高考中,浙江省1000多名体育加分考生中,竟有600多名“三电三模”特长生。高考加分的混乱可见一斑。
此外,目前学校与社会机构共同开办培训班的现象愈演愈烈,有些学校甚至成立了俱乐部和培训基地。难怪有考生反映自己被学校动员参加培训,而相关比赛中的裁判又来自各培训机构。学校和培训机构一唱一和,做起生意经来真是一点都不含糊。
面对社会对于加分乱象的质疑,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宣称加分程序合乎规定,加分项目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探索、拓展才能的积极性,是为了发现特殊人才。当然,这是高考加分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关键是,具体操作问题多多,“交钱训练基本上等于加分”等现象无疑是对高考加分的沉重打击。在监管缺乏的情况下,五花八门的加分名目,其加分人数之多、幅度之高则让激励变成了诱惑,更形成了繁杂的利益链条,并最终侵害到了教育公平。
目前,部分地区高考加分产业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高考加分一旦形成产业,就会形成巨大的利益驱动。这个时候,如果监管失位,高考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必受伤害。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应时刻保持警醒,加强把关力度,让高考加分项目体现应有的作用和意义。(朱小龙
高考加分切勿产业化
浏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