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喝汤有讲究,四大喝汤误区要避开

浏览 8

  春季养生喝点汤粥对身体很有益处。中国人素来重视进补,而鸡汤、骨头汤是最受国民推崇的补汤。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熬汤,喝汤也有要注意的事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春季养生熬汤,喝汤的几个误区。


  一、熬汤要避免的2个误区

  1、避免长时间熬煮

  人们习惯长时间的熬汤,认为熬的时间越久,汤越有营养,越能达到补的效果,其实不然。

  (1)、熬骨头汤一小时左右的浓度最为合适,这时骨头中的蛋白质(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已溶解到汤内,使熬出的骨头汤味道鲜美。如果再长时间熬炖,骨头汤中会溶解更多的油脂,喝多了会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

  (2)、熬骨头汤时若加入海鲜、菇类、动物内脏等,久炖后还会使嘌呤含量增高,喝下后对人体有害,为痛风者之大忌。炖汤中加入绿色蔬菜,煮得太久会使蔬菜中营养素流失,而汤中钾含量和草酸盐都会增高,慢性肾病患者喝了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2、避免汤煲的太浓

  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看上去越浓郁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所以尽管浓郁的汤看上去要更有营养更美味,但是为了身体着想还是要尽量少喝,特别是痛风或者糖尿病的患者。


  二、喝汤误区

  1、喝纯汤

  (1)、很多人认为炖排骨汤、鸡汤,所有的营养都在汤内,所以就只喝汤,不吃肉。

  (2)、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不管是哪种汤,就算是熬煮很长时间,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所以仅喝汤不吃肉会有很大的损失。

  2、汤水泡米饭、泡馍

  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日久天长,还会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

  3、每顿喝好几碗汤

  如果汤高热量、高盐份、高嘌呤,就不能多喝,尤其是患有痛风、肾脏病及高血压的人,应避开喝这些汤。一般人吃饭时可缓慢少量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原则。

  4、喝滚烫的汤

  (1)、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

  (2)、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