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习俗——你知道多少?

浏览 8

  冬至将至,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即将到来,你是否做好了御寒的准备,中医所说冬至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进补,来年一整年都能生龙活虎,充满能量。那到底关于冬至养生的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冬至三候

  1、初候,蚯蚓结

  蚯蚓是大寒之物,寒阴则蜷曲,温阳则伸展,冬至一阳升,但阴气亦至盛,土中的蚯蚓们蜷缩着身体。

  2、二候,麋角解

  鹿属阳而糜属阴,糜感阳气之后,头上的角开始脱落。

  3、三候水泉动

  深埋于地底之水泉,由于阳气引发,开始流动。

  冬至习俗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

  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东京梦华录》

  冬至不仅是节气,更是节气。

  虽然在今天,冬至已经不再是我们最重视的节气,但在古代,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冬至日,天子要祭天的。


  而百姓在冬至日祭祖扫墓,追思先人,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依然广泛流传。

  “慎众追远,明德归厚。”着是华夏名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

  冬至节气,我们就进入了数九寒天,要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才能迎来明媚的春天。

  明间有流传“九九消寒歌”,形象地记录了从冬至至来年春分之间的物候变化。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消寒歌

  冬至养生选对进补食物是关键

  1、清汤冬菜萝卜牛腩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前后是养生进补的大好时机。


  在北部地区,号称冬季吃赛过小人参的白萝卜是必不可少的进补美食,而白萝卜的绝佳搭档是滋养脾胃的牛肉,两种食材一个性温一个性寒,两者一起正好寒热中和,“香”得益彰!

  要注意的是,这里,白萝卜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汤汁,最后,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风味鲜美的冬菜。

  2、种“饺子”

  第一个饺子是用来吃的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一种防治冻疮的食疗方,是有“医圣”美誉的汉代名医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美食。

  如果冬至以后比较怕冷的,不妨吃些韭菜鸡蛋、胡萝卜羊肉、香菜肉馅的饺子,有助于温补气血,增加热量。

  第二种“饺子”长在我们身上

  就是我们的耳朵。耳朵不仅是长给大家用来听东西的,懂得按摩耳朵还有不少保健功效。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肾阳虚的朋友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

  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