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还有机会活下来吗?”26岁的林越(化名)说出这句话时,他正躺在仲巴县人民医院的抢救室病床上,意识已经逐渐模糊。林越是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戍边部队的一名武警战士,2019年8月24日下午3点左右,他和三名队友在执行任务的路上发生车祸,四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其中,林越的伤势最重、出血量大,送到仲巴县人民医院时,他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
在性命攸关的时刻,驻扎在仲巴县人民医院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国家援藏医疗队紧急为受伤战士实施抢救。由于仲巴县人民医院条件有限,需要把林越转运到60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医疗队队员紧急组织献血后,在救护车上为林越输血,连夜启程赶往日喀则。从仲巴县到日喀则要翻越9座大山,再加上当晚的滂沱大雨,转运途中困难重重。医疗队队员一边稳定林越病情,一边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经过12个多小时奔波,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把林越安全送到目的地,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援藏医疗队就地组织验血、采血)
戍边战士生命危在旦夕,转运路上紧急输血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国家援藏医疗队队长、急诊科医生李祖勇医生回忆,事故发生后,仲巴县戍边部队领导立即与仲巴县人民医院以及援藏医疗队联系。仲巴县人民医院刘勇川副院长和李祖勇队长立刻组织援藏医疗队队员刘付宁医生、袁宇红医生、李丽娇护长与仲巴县人民医院的值班医生、护士进行救援前准备。
下午3:30左右,伤势较轻的两名战士先后到达仲巴县人民医院,先由李祖勇医生进行问诊及全身体格检查,再由袁宇红医生用B超对全身重要脏器进行筛查,除了头皮外伤和可疑的肱骨骨折以及骨盆骨折外,其它情况比较稳定。
半个小时后,伤势最重的林越由仲巴县戍边部队的救护车送到医院。“刚到达急诊抢救室时,林越的情况很差,全身血渍斑斑、呼吸窘迫、全身皮肤紫绀、四肢冰冷、意识淡漠,估计失血量在2000ml以上。”李祖勇医生介绍,经过初步检查后,发现林越有头颅外伤,不排除颅内出血,还有颈椎外伤、肺挫裂伤合并血胸以及肾挫裂伤的迹象。
由于林越的失血量超过2000ml,需要马上输血进行抗休克治疗。如果不输血,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而仲巴县人民医院条件有限,整个日喀则地区只有600多公里以外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有输血科和血制品,转运到日喀则医院至少需要10小时。
“当时林越的情况十分危急,已经等不了去日喀则输血了,只有一边输血一边转运,才能为他创造一线生机。但是仲巴县人民医院以前从未输过血,紧急输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李祖勇医生说道,但为了挽救林越的生命,医疗队在商量后共同决定马上就地组织献血、输血。
(援藏医疗队队长李祖勇医生为林越进行胸腔穿刺)
在仲巴县戍边部队领导的号召下,该部和驻地武警中队的战士踊跃前来验血献血,几乎所有能来的战士都过来了,还有仲巴县医院的医生、护士也踊跃站出来献血,只为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不能让我们可爱的战士离我们而去。
由于医疗队里没有输血科医生,李丽娇护长马上打电话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输血科的同事请教。在输血科同事的指导和仲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同事的帮助下,袁宇红医生和李丽娇护长逐一对来献血的边防战士验血,验血通过的战士再进行采血。
在抢救室里,李祖勇医生、刘付宁医生也在积极抢救林越,开放多条补液通道进行液体复苏,上颈托进行颈椎固定,并进行头皮外伤清创缝合包扎。当发现林越有胸腔积血后,李祖勇医生和刘付宁医生立即对他进行右侧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减压,穿刺完成后接上胸腔引流瓶,大量暗红色的血液从引流管涌出。
“由于引流出的血液实在太多,为了林越的安全,我们只能暂时夹闭引流管,通过分次引流来进行胸腔减压,最后从胸腔引流出的血液多达1800ml左右。”刘付宁医生介绍,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减压后,林越的呼吸困难有所缓解。经过液体复苏,升压、止血等处理后,林越的情况有所改善。
(在救护车上为林越输血)
由于病情危重,路途遥远,转运路上危机重重,李祖勇医生和刘付宁医生商量后决定,由两人亲自护送病人前往日喀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超副院长和医院分级诊疗中心丘小红主任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多次与队员电话沟通了解救治情况,要求队员注意安全,同时积极与日喀则卫健委扎顿主任及日喀则医院联系沟通,做好接收病人事宜。
与此同时,有两名战士通过了验血并捐献了600ml左右的全血,李祖勇医生和刘付宁医生决定带上这600ml全血马上出发前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当时已经是下午6点,天黑后路更难走。我们决定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出发。留下来的同事继续验血采血,采好血后再开车追上我们的救护车送血。”李祖勇医生说道。
下午6:00左右,准备好抢救的药品、液体和器械,带上600ml全血,李祖勇医生和刘付宁医生从仲巴县人民医院出发,并在救护车上开始给林越输血。一方面担心林越的病情加重,另一方面担心输血反应,在救护车上李祖勇医生和刘付宁医生一刻也不敢放松,眼睛紧紧盯着监护屏。他们不厌其烦地查看林越的胸腔引流管情况,检查他的尿色和尿量,密切他的观察病情变化,并且不断安慰林越让他放松。
幸运的是,林越在整个输血过程中没有任何输血反应。输血后,林越的精神状态变好了,四肢开始温暖起来,血压有所上升,心率有所下降,尿量也开始变多,一切情况都在好转。
(转运途中发现救护车漏油)
路遇大雨、救护车漏油,12小时营救波折不断
晚上8点多,救护车来到离仲巴县180公里左右的萨嘎县城,这时后续送血的车辆已经追上,送来了1500ml的全血。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司机发现救护车油箱漏油。这时距离日喀则市还有四百多公里,而萨嘎县人民政府协调派过来的萨嘎县人民医院救护车急救设施过于简陋,不适合转运林越这样病情较重的患者。“考虑到林越的情况,我们商量后决定继续使用原来的救护车,同时让给我们送血的车辆拉上桶装汽油跟在后面,随时给我们加油。”刘付宁医生说道。
从仲巴县到日喀则市的路程共600多公里,要翻越9座大山,最高的山口海拔超过5200米,所以行车很危险。在救护车出了萨嘎县以后,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这让行车更加困难。一路上李祖勇医生和刘付宁医生轮流照看病人,由于担心长途开车司机会犯困,两个人不敢睡觉的同时也时不时提醒司机,时刻注意驾驶安全。
第二天凌晨6:30,经过12个多小时的车程,救护车终于安全抵达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当时林越的胸腔引流量已经达到2500ml,失血量估计已经达到4000ml左右,相当于身体里超过一半的血液都流失了。一路上,总共输血1000ml,林越无明显输血反应,神智清醒、生命体征稳定。
入院后,CT检查发现,林越右胸部多根肋骨骨折、右肺挫裂伤、右侧胸腔积血,第七颈椎棘突骨折,但颅内、腹腔脏器未发现明显异常。在看了CT结果,确认林越的情况稳定后,李祖勇医生和刘付宁医生才终于放心,两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到旁边的酒店休息,这时候已经是早上七点多。
(援藏医疗队队员顺利把林越送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李祖勇医生介绍,林越由于右肺挫裂伤反复出血,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先后两次进行了胸腔镜手术,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了两个星期。目前,林越情况稳定,已经由重症监护病房转到胸外科普通病房,将在近期顺利出院。
在这期间,援藏医疗队队员前后两次去医院探望林越。“碰上你们,这名战士真是幸运,要不他肯定没命了!” 仲巴县戍边部队领导对医疗队员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正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驻点帮扶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ICU周吴刚医生,也对医疗队队员的表现赞不绝口。“在这么简陋条件下还能给林越输上救命的血,你们太厉害了!”
仲巴县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平均海拔高达5000米,而与之最近的三甲医院都距离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由于车祸导致的大出血或者产妇大出血等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在患者需要紧急输血时,再把患者转运到十几个小时车程外的日喀则市显然不现实。“如何在仲巴县人民医院建立有效规范的流动输血点并规范流程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今年我们医疗队的工作重点,目前我们正在逐步推进这方面工作。” 李祖勇医生介绍。
(援藏医疗队队员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看望正在康复中的林越)
2016年至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已派出四批援藏医疗队到仲巴县人民医院进行驻点帮扶。自今年6月进驻仲巴以来,第四批援藏医疗队队员刘付宁、付帅、袁宇红、袁桂仪以及李丽娇,在队长李祖勇医生的带领下,为当地藏民同胞治病建院,帮助仲巴县人民医院实现多个“零”的突破。到目前为止,援藏医疗队已经成功完成仲巴县首例、世界海拔最高无痛分娩,仲巴县首例无痛肠镜、首例紧急输血、首例术后镇痛手术等多种高原地区领先技术,造福当地百姓。
(通讯员:张阳、刘昕晨、刘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