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
1、在颅腔内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肿块样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和脑血肿。
2、颅脑损伤。体积的增大,颅内压生理调节失代偿,其颅内压力超过正常值(80~180mmH2O),常伴有脑功能障碍。
3、头痛。颅内压增高时其脑膜、重要的血管神经受牵拉引起。发病初起不典型,重时可逐渐呈持续性,甚至难以忍受。
3、脑干移位和牵拉或肿瘤直接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呕吐呈喷射性,不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呕吐后头痛稍缓解。儿童因肿瘤常发生在后颅凹,早期即可出现呕吐,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4、眼静脉回流受阻,视乳头边界欠清、静脉充血、渗出或出血。
颅内占位性病变术后处理
回病房后平卧8~12小时,以防止股动脉穿刺点出血。术后水化治疗5~7天,同时注意双下肢皮温及足背动脉的搏动。通常每月灌注1次,连续治疗2~3个月后再根据患者复查CT结果及肝肾功能血象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