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救治日】心梗时及时拨打120,争取“黄金救治”120分

浏览 10

指导专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 王景峰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导管室主任、胸痛中心技术总监 罗年桑副教授

近日,35岁的小李于凌晨5点突发胸痛、大汗,急呼120,救护车送到我院急诊,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抢救,血流恢复,小李病情稳定下来。大概1周左右,顺利出院。仔细了解病史,小李为IT工作者,长期熬夜,与此次心梗发生不无关系。

2019年11月20日是我国第六个“心梗救治日”。据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约100万人。有相当部分病人,由于忽略心肌梗死早期症状,而耽误了抢救时间,因此心肌梗死又被称为“头号健康杀手”。

心肌梗死如何预防应对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提醒,一旦出现胸痛症状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为抢救争取时间。

出现这些症状,务必及时“求救”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危及生命。党委书记、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提醒,急性心梗一旦发生,部分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突然停止,这时就得及时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新获得血液供应。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坏死。

那么如何知道正确分辨自己或家人是否存在心梗症状呢?罗年桑副教授介绍,心梗发生的早期患者大多会出现以下症状:出现肚脐以上到下巴以下的部位突发不明原因疼痛,尤其是胸部正中的胸骨后,或左胸部位突发疼痛,伴有出汗、恶心、呕吐。这些现象约九成是心梗发作的表现,这时候患者家属一定要立即拔打120,请求急救。

据介绍,胸痛中心都与当地120急救中心进行了联网,患者只要进入120抢救车就进入了心梗抢救联网体系,120会将患者直接送到地图上距离最近的胸痛中心。同时,医护人员在抢救车上会随时将患者的心电、血压等检测报告,通过车上可视电话或微信传送给胸痛中心医生,并由胸痛中心医生实时指导车上医生为患者用药,开辟绿色通道,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心梗发生后需静躺,牢记“心梗治疗123”法则

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提醒,一旦怀疑自己得了心梗,最重要的是呼救,拨打120送医院。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必须平躺,千万不要乱动,更不要自行走路去医院,家中或身边有吸氧仪器立即吸氧,这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心梗发生后,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紧急必要的治疗措施。

?心脏介入手术。符合紧急介入治疗的病人,医生会将一根金属导丝和导管,从病人的手腕或大腿根的动脉处探入,一路向上,进入心脏的冠状动脉,到达被堵塞的地方,并打开导管上的气囊,扩大冠状动脉狭窄的部分,让血流恢复畅通。心脏介入手术效果显著,创伤小。

?心脏搭桥术。如果心梗病人冠脉病变非常复杂,那么仅靠介入难以解决问题,医生会建议采用心脏搭桥术。即用一根通畅的血管(常从病人身上取或用人工血管),连接被堵血管的上下游,让血液绕开狭窄或堵死的那一段动脉,像架起一座高架桥一样,使得原本缺血的心肌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心脏搭桥术为目前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办法。

?药物溶栓。如果附近的医院没有进行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的条件,那么医生也会使用权宜之计——药物溶栓,选择静脉滴注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打通给心脏供血的血管。

王景峰教授说,心梗发生后,虽然经过医生及时抢救,但是病人的心脏功能常会受到影响,有的人心梗后心脏会变大,有的人心脏功能会明显减弱,甚至可能由于坏死的心肌破裂而导致心脏破裂死亡。所以,心梗病人就算恢复,也不能大意,防患未然最重要。

专家提醒:预防心梗从调节情绪开始

除了在发病时及时请求急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从调节情绪、规律生活等方面预防心梗的发生。关于心梗的预防,罗年桑副教授给出了以下“小贴士”:

1.善于调节情绪。心情保持开朗,情绪保持稳定、乐观,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生活事件的不良刺激,避免过度情绪波动;

2.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时间。看电视、下棋、打扑克、玩麻将均不宜过长;

3.饮食要均衡、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类油脂、蔗糖、奶油(特别是动物内脏、海鲜),戒烟,勿饮烈性酒;

4.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游泳、爬山、打球等运动锻炼身体。如果身体素质稍差,可考虑适度活动,如保健操、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等,关键在于因人制宜,不要超负荷运动;

5.定期体检,及时就医。注意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平时特别是饱餐后或者活动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胸前区疼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早就医检查。

2019年11月20日(周三)“心梗救治日”当天上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将在院本部门诊大楼一楼大厅(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及南院区逸仙楼一楼大厅(海珠区南洲北路60号)举行义诊。同时还将分别在院本部和南院区举办“冠心病预防及自我管理”与“胸痛(胸闷)的鉴别诊断与处理”主题讲座。届时将免费为大家解答心血管疾病相关问题,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参加!

专家简介

王景峰,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首届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委员(FHRS)。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30余年,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疑难危重症心血管病,有非常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是在心脏器械置入(心脏起搏器、ICD和CRT/CRTD)方面有很深造诣,置入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居国内领先水平。

罗年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心导管室主任、胸痛中心技术总监、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特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专长于冠心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治。

( 通讯员:张阳、刘文琴、黄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