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有何特点

浏览 10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母乳性黄疸是一种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疾病,早发型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晚发型是由于母乳中高水平的葡萄糖醛酸酶导致肠道对无界胆红素的再吸收,增加了肝脏对胆红素治疗的负担。若确诊为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疗,停止母乳喂养,黄疸可明显减轻。

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母乳性黄疸多见于足月儿,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

1、早发型黄疸与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但最高值比生理性黄疸高,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多为轻度和中度,少见重度。

3、无其他全身症状,身体健康,吃奶正常,大便正常,体重正常,肝功能正常。

4、停止喂养母乳3~5天后,黄疸逐渐消失,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若再次喂养母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多数婴儿不会再出现黄疸,少出现黄疸症状者,随着月龄增长会逐渐消退。

母亲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皮肤黄疸情况。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以免加重黄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