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过,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也在逐年下降。当然,也有一些人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明明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体内依然没有抗体。如果健康人采用0、1、6个月之间进行疫苗接种而未成功,那么,可能是存在什么问题呢?
接种乙肝疫苗后,没有抗体是怎么回事?
一、疫苗自身有问题
虽然每个人接种疫苗之后,其产生抗体的浓度与疫苗的种类、剂量有很大关系。但是,接种之后体内并没有产生抗体,说明接种的疫苗可能已经失效了。疫苗的最佳储存温度是二至十摄氏度,所以在保存或者运输过程中,可能因为温度控制不当从而导致疫苗失效。如果接种时疫苗呈凝胶冻结的状态,实际上这个疫苗已经没作用了。
二、本身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疫苗属于预防性疫苗,所以一般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是最佳的,这样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最小。而一些患者注射乙肝疫苗之后,发现自己居然还患了乙型肝炎,难道只是疫苗的问题吗?其实,可能是因为患者本身就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所以,此类人群注射乙肝疫苗后,身体并不会产生免疫应答。
三、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由于生活中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酗酒等,会导致身体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从而使疫苗的免疫效果无法呈现。除此之外,如果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就有可能因为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而降低了身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这也是疫苗接种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接种因素
上臂三角肌是接种疫苗最佳的部位,如果疫苗接种在其他部位效果会比较差。由于上臂三角肌上的脂肪群比较厚,所以疫苗接种只好就可以通过脂肪层而缓慢进入血循环,从而慢慢地刺激机体的免疫细胞。这种方式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是最好产生抗体的方法,如果接种过程中操作不当的话,也会导致接种失败。
总之,接种疫苗也会有出现意外的时候。如果乙肝疫苗接种之后无效,那么就应该考虑是不是这几个过程出现了问题。假如疫苗接种失败了,建议最好到医院再做一次接种,这样才能得到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