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驰援武汉满月!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浏览 18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重症医学科杨春华主任日记: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从汉口医院不断传出,继84岁网红奶奶能下地走路后,90岁高龄刘奶奶也连续2次核酸检测为阴性,且胸部CT双肺炎症明显吸收,已办理出院;还有一位94岁老太太也日渐稳定。看着老人家走出病区的背影,想到最近陆续出院的病人,大家都很开心,因为队员们离打赢这场“抗疫”战的胜利不远了!春暖花开之时,便是他们凯旋之际!

就是这样一支临时组建的队伍,一支沉着稳健又充满朝气的队伍,一支有着共同理想目标的队伍!作为广东省援助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医疗队第二批队员,中山六院17名医护人员在武汉汉口医院呼吸七病区工作已经1个月了。大家都从最初紧张警惕的工作状态逐渐变得从容谨慎。

这或许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难的一个月,有九年手术室服务外科工作经验但在病房是从零开始的,有过年回家三天又瞒着家中父母报名参加飞回医院的,有刚工作半年担心自己选不上特意说自己是党员的,有已经递交辞职但因为专业需要义无反顾参加奔赴武汉的,还有年过半百参加完援藏回来不足半年又说服妻儿参加的……有苦也有甜。

后方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医院是医疗队强大的后方。出征前,医院就对队伍构建做了周密的部署,不仅挑选了精兵强将,还安排了副院长姚麟带队。出发前配齐了各种保障物资。抵达前线后,又将各种保障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运送过去,还经常对队员嘘寒问暖。文卫平院长、李汉荣书记的问候电话,视频连线,在队员生日时买蛋糕、开视频生日party,让人感动,鼓舞士气。文院长还写诗激励大家,“……你不哭,我们也不哭,这座城市不相信眼泪,这个国家不相信眼泪”;书记发来有趣的“疫情小林漫画”给大家放松心情。其实,他们不仅是强有力的后盾,同时是总指挥部。他们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支队伍不仅强悍,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精神面貌饱满,还有一个英明的顶层设计。

头雁引领,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千军易找,一将难求,充分说明指挥官的重要性。领队姚队是医院的副院长,军人出身,作风顽强、组织领导极富艺术性。一支来自18家医院、良莠不齐的147的队伍,能让它和谐运作是需要动脑筋、花时间和精力的,更要协调的艺术性。他上联指挥部、中接汉口医院各级机关,下要关心各位队友。姚队每天忙完公务,就是分批找队友散步联络感情、疏导心理。他几乎每晚都在群里给大家发微信红包活跃气氛。

默默奉献,亲力亲为的大管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时后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47人的队伍,每天要消耗大量的防护用品,也经常接受各地爱心捐赠,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特别是体力活,好在他人高马大,一般人还真难胜任。大家都叫他胡总管。

强大的队伍

一个个优秀的队员。医疗队队员中有不少是抗击非典英雄、优秀援疆援藏干部、5.12先进个人等,大部分都是临床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生和护士,来自呼吸、重症等专业技术极强的科室。

党旗引领方向

出发前医院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到达武汉后,又成立了临时党总支,指挥部有临时党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召开了支部扩大会和支部会。各位同志紧紧追随党员前辈的步伐,为战疫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截至目前,第一、二临时党支部共有6名群众都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进步和努力工作,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

团结协作,与当地医院关系融洽

医疗队队员与汉口医院的医护关系融洽。由于他们职工有的已感染,加之病人数量多和长时间奋战,他们已身心疲惫。医疗队接手后,充分体谅他们的困难,尽量不让他们进病房劳累,只需在医生办公室指导相关流程,让他们得以充分休养。当地医护人员也很乐意帮助大家,汉口医院院长还到病房行政查房帮解决实际困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前方医护人员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援,让队员深受感动和鼓励。有医院的、妇联的、共青团的,还有身边朋友的……有个人向武汉捐了40000个口罩,有公司捐赠基因测序试剂盒,中大校友会也赠予两台抗疫呼吸机等。

家庭的支持

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离家来到前线的战友,很多上有老下有小,还有的孩子正面临升学,这些重担落到了家里的另一半身上,是他们在家默默支持才换来我们在前线安心工作。除了小家,还有科室这个大家。

广东的疫情防控任务也不轻,临床任务也较重,就医院ICU来说,本来人手也不充裕,这次又支援2名医生3名护士,他们不仅要完成医院的临床工作和广东的抗疫任务,还要想方设法支援前线人员。这支队伍在强大后盾的支持下、各方的支援和鼓励下、怀着着饱满的热情。

截至目前,共收治了150余例患者,其中有一半以上是重症和危重患者,治愈出院接近100人,正如歌词所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队伍向太阳,脚踏着武汉的大地,正奔向胜利的希望彼岸”。

(通讯员:杨春华 简文杨 戴希安)


相关文章